“胸痛”機器人登陸滬上醫院 “上海方案”受諾獎得主點讚

2018-08-31 09:12:02|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胸痛患者請到大廳分診臺刷醫保卡,然後領取胸痛就診手環,再到胸痛中心診治就診。”在今天上午在上海舉行的“巔峰對話——院士&諾獎得主總論幹細胞和人工智能”論壇現場,智慧機器人“小徐”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這一台剛剛應用於第十人民醫院裏的智慧機器人,這也是全球首款應用於醫院胸痛中心的人工智能機器人。

  “胸痛的救治有別於其他所有的救治,必須爭分奪秒”,專家告訴記者,90分鐘是胸痛發生後進行救治的黃金時間,醫生需要盡可能清楚的知道,治療的過程中每一分鐘是怎麼使用的,又是哪一個環節曾經出現了較長時間的延誤,“所以人工智能機器人的引入,最重要的就是幫助系統地定位、識別患者,並且跟蹤整個診治流程,每一個救治時間點都會得到精確的記錄。”

  據介紹,3台“小徐”分別“入駐”了十院的門診、病房和手術室,患者經過任何一道“門”,所有的時間節點都會得到實時記錄,“據我們統計,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至少可以提供15%以上的流程優化,在速率得到提升的前提下,能夠讓患者在救治過程中盡可能地少耽擱時間”,第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醫師張毅表示,在此基礎上,人工智能在救治過程中的引入,還能為胸痛中心未來的建設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持和幫助。

  在今天的論壇上,同濟大學副校長陳義漢院士在致辭中提出,必須儘快通過最新、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加快心血管疾病診療的改革。據悉,第十人民醫院在國際上首次應用D-SPECT精準評估+體外震波改善為環境+幹細胞移植技術治療心梗心衰的“上海方案”。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單粒子冷凍電鏡的發明人及先驅者Joachim Frank教授今天也親臨現場,他對人工智能與幹細胞治療在心血管疾病臨床治療中的結合應用十分感興趣,此次也希望能與第十人民醫院進一步合作,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深入研究幹細胞的作用機制,更精準地進行臨床轉化,提供更優質有效的醫療服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