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生活模樣 浦東張江正用創新細細刻畫

2018-09-03 09:38:36|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未來生活模樣 浦東張江正用創新細細刻畫

  未來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只有創新才能給你答案。8月30日,記者跟隨“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主題採訪團,走訪了位於浦東的張江藥谷、張江國際創新港、上海智慧製造研究院等一系列獨具活力的創新節點,感受到美好生活的未來模樣,正在浦東這片創新熱土上被細細刻畫。

未來生活模樣 浦東張江正用創新細細刻畫

圖説:張江藥谷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

  健康有新聲

  癌症是健康的頭號殺手之一。長久以來,抗癌藥物研發名單上只有西方人,難覓中國人,先進的抗癌藥物總是離中國百姓很遙遠。不過,這一困境正在被“創新”逐步打破。

  由和記黃埔醫藥(上海)有限公司研發的1類靶向抗癌藥“喹替尼”已經完成上市審評。這意味著,首個獨立由中國人發明、中國醫生研究、中國企業研發的抗癌藥,即將上市。該成果不僅將成為張江“藥谷”的全新“代表作”,而且對中國國産藥物的研發具有里程碑意義。

  成立於2002年的和記黃埔藥業,是最早從張江藥谷孵化器中走出來的400家公司之一。整個研究團隊在這裡悄然走過十餘年,終於迎來了首個中國原創的抗癌新藥。而張江藥谷,也成為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的“三分天下”之一。目前,中國每註冊通過的三個1類新藥中就有一個來自張江的藥企。

  一直以來,抗腫瘤藥物的研發就如“晶片”技術一樣,一直掌握在歐美國家手中,目前,國內抗癌新藥數量和效果與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而作為自主研發的抗癌新藥“喹替尼”,從立項到目前的上市衝刺階段,“十年磨一劍”的同時,也深深得益於在上海試點的藥品上市許可人制度,“它也是張江第一個通過藥品上市許可人制度上市的新藥。”和記黃埔醫藥(上海)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首席科技官蘇慰國説。

  據介紹,“喹替尼”對於接受過至少兩種化療方案但仍發生疾病進展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治療效果良好,可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同時,“喹替尼”還在申請新的適應症,目前肺癌的申報已經完成,胃癌正在進行三期臨床試驗,包括也在計劃更多的與免疫治療合併用藥方案的臨床試驗。

未來生活模樣 浦東張江正用創新細細刻畫

圖説:上汽集團乘用車臨港生産配套基地

  行車新智慧

  純電動、智慧化、超跑范,當這些新名詞混搭在一起,位於臨港的上汽集團乘用車生産配套基地給了未來汽車一個新定義。8月底發佈的榮威MARVEL X,凝結了上汽在電動技術、互聯網科技領域的最新成果,還實現了智慧駕駛“超能力”的量産化,致力於給用戶帶來更加智慧、便捷、高效的出行生活。

  續航能力,一直制約著新能源汽車走近尋常人家。榮威MARVEL X不再只給電池容量做加法,而是採用高密度電池與雙電機驅動,並全係標配iBooster智慧電控制動系統和智慧熱泵空調系統兩大尖端科技,能以最少的電量實現最大續航。據測試,這款純電動車在均速88km/h的高速工況下續航達到285公里,比肩國際頂尖電動車強者;而在均速32km/h的城市工況中,續航403公里,以2/3的電量跑出了國際頂尖電動車強者100%的里程,展現出其在電動技術上的領先性和高效性。

  在智慧科技方面,榮威MARVELX更是秉持創新。對於總是容易“跑偏”的司機,不僅會通過報警聲音與方向盤振動及時提醒,更可在關鍵時刻主動介入,控制轉向系統,使車輛始終保持在車道中心位置附近;對於後視鏡盲區,智慧駕駛自有妙招:當車速達到60km/h以上,後視鏡盲區監測系統可探測側後方盲區的汽車和摩托車,並在後視鏡上亮起警示燈,為駕乘者提供及時的安全警示。

未來生活模樣 浦東張江正用創新細細刻畫

圖説:上汽集團乘用車臨港生産配套基地

  除了看得見的智慧電動車,在看不見的地方,上汽集團也在努力“求智”。整車裝配流水線上,工人、汽車和零部件各自實現了信息化和自動化,如果三個系統貫通,就能實現“人車合一”的智慧化。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臨港整車廠總監單俊告訴記者,整車生産線正在積極創新,推進人、車和零部件的系統貫通。“以後,哪怕是座椅上的一道細劃痕,或是不起眼的一枚螺母有鬆動,也能追根溯源是裝配的操作有誤,還是零部件存在品質問題,抑或人員管理出現偏差。“

未來生活模樣 浦東張江正用創新細細刻畫

未來生活模樣 浦東張江正用創新細細刻畫

圖説:張江國際創新港

  創業有高度

  對於許多創業者來説,渴望手握技術金剛鑽,“打遍天下無敵手”。張江國際創新港裏的跨國企業聯合孵化平臺,則能幫助初創者站上“巨人”的肩膀,與跨國公司研發中心在技術轉化上“共舞”。

  給玻璃貼上一層薄薄的納米散射膜,玻璃瞬間變身透明螢幕,一個個全息三維立體圖像“內生”出來,栩栩如生。這就是深居於此的上海藍眸科技,是全球首家實現全透明成像螢幕技術 的解決方案提供者。入駐跨國企業聯合孵化平臺近兩年,這項來自於美國哈佛大學畢業生團隊的技術産品,已經獲得約4億美元的估值。其掌握的十余項 透明成像核心技術,滿足了跨國巨頭對未來産品的技術需求,已經成為蘋果公司下一款産品螢幕顯示的儲備技術。

  在這裡,創業者不僅能看得清跨國企業未來的産品需求,也能摸得到巨頭們技術百寶箱裏的“十八般武器”。張江跨國公司聯合孵化平臺副總經理楊亮告訴記者,這得益於聯合孵化平臺開創了所謂“N+1+N”的服務模式,為創新創業賦能。“1”,就是1個平臺,由於有了政府的參與與背書,它具有特別的公信力,將中小創業者和跨國巨頭拉成“朋友圈”。

  目前,張江跨國企業聯合孵化平臺由張江管委會牽頭打造,聯合了博世、GE、IBM、聯合利華、陶氏、諾華、蔡司等20余家跨國企業、200余家投資機構、1000余位本土科技企業,同時與20多個跨國企業/海外資源建立合作,共同為創新創業賦能。據了解,聯合孵化平臺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為藍眸科技對接新興市場。最終,該企業與新加坡一家玻璃製造巨頭實現合作,既能幫該跨國公司提升玻璃産品的附加值,也幫小企業改善了螢幕顯示的效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