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外資 上海用“一個圖章”取代126個圖章

2018-09-12 09:05:37|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一九八八年六月十日,上海外資委成立,開創全國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先河 管外資,上海用“一個圖章”取代126個圖章

  瑞虹新城至今還保持著全國舊區改造的紀錄:1996年,實現當年談判、當年簽約、當年動遷、當年開工。22年前,一家有外資背景的合資企業為何能夠在上海舊區改造這種高難度項目上全速推進?母公司瑞安集團給出答案:這多虧了“一個圖章”機構的巨大作用。

  “一個圖章”機構,是外商對於上海市外國投資工作委員會(上海外資委)的昵稱。1988年6月10日,上海外資委成立,為上海引進外資劃下一道重要分水嶺。在此之前,上海市政府各部門條塊分割、各自為政,一個合資項目審批最多得蓋126個圖章,涉及5個委辦、20個局,嚴重挫傷了外商投資熱情。上海外資委成立後,126個圖章合為一個大圖章——外商只要找到外資委,它就會主動協調、內外結合,把外資可能遇到的問題都解決掉,指導外商完成各種申辦程式,蓋一個圖章批復即可。

  上海外資協會副會長朱文斌1992年進入外資委,幾乎見證了這個部門的管理體制改革全過程。他回憶説,外資委在全國首開先河,把當時市計委對外資項目立項的審批權、市外經貿委對外資企業合同章程的審批權、市經委對外資工業技術改造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審批權,全都涵蓋了進來,還把當時的土地局、環保局、規劃局等與企業密切相關的處長集中一起聯合辦公,並逐漸形成了協調機制:“當時沒有智慧手機,也沒有微信群,但大家會一起協商解決。”

  上海外資委的成立開創了全國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的先河,也成為了全國為突破體制束縛、改善投資環境、簡化審批手續而進行的政府機構改革的樣板。數據顯示,1988年市外資委設立當年,外資委批准外商219家,引進外資1.66億美元;1992年批准外商達到2012個,是此前多年的總和。

  回憶這段歷史令人心潮澎湃,因為當年的機制改革對30年後的今天仍有借鑒意義——它打破了原有的體制機制框架,從底層開始重塑營商環境。“服務型政府”在上世紀80年代還是一個嶄新的理念,外資委的設立衝擊了傳統政府部門“朝南坐”思維和“審批政府”“管理政府”觀念,是上海轉變政府職能、改進工作作風、主動換位思考的開端。

  2008年,市外資委有關職責劃入市商務委,但服務企業的精神卻傳承了下來。市商務委外國投資管理處處長劉朝暉透露,市商務委傳承了市外資委的服務理念,從市、區、到各開發區,都有一支服務外企的隊伍,“外企有任何難題都可以找我們,把我們當娘家人”。

  改革開放的春風把上海打造成外商投資的首選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共新設外資項目2177個,合同外資215.04億美元,同比增長18.1%。截至今年6月,上海累計引進外資項目9.31萬個,合同外資4457.28億美元,成為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的集結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