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時時處處都能發現人工智能的身影

2018-09-19 10:33:26|來源:新華社|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正在此間舉行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重量級嘉賓面對來自全球的與會者侃侃而談。以往在國際會議中作為必備工具的同聲傳譯,被可同時進行中英文互譯的機器人同傳屏取代。

  幾乎在同時,一些有趣的場景在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上演。

  一輛43路公交車從南浦大橋下的起點站開出。安裝在儀錶盤上方的白色攝像頭“監視”著駕駛員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現抽煙、打電話等違規行為或者疲勞駕駛的情況,就會及時向後臺監控人員發出警示。

  位於外灘附近的建設銀行首家“無人銀行”迎來了又一位客戶。“刷臉”進門後,她在機器人的帶領下來到自動櫃員機前,通過語音指令完成了取款業務。

  長陽創谷創業園裏,首輛商用級無人駕駛微循環電動車無人巴士“阿波龍”完成了測試運行。據悉,未來這輛沒有方向盤、沒有駕駛位,也沒有油門和剎車踏板的車將承擔起園區內部的客運任務。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舉辦地上海,從社區到街頭,從金融機構到醫院、學校,時時處處都能發現人工智能的身影。形形色色的應用場景,生動演繹著此次盛會的主題: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能正通過與各個行業和領域的融合,為新時代“賦能”。

  “AI技術賦能的領域需具備五大要素,即Big data(大數據)、Response(持續的反饋)、Algorithm(演算法)、infrastructure(計算資源)和Needs(需求)。我們稱之為‘BRAIN’理論。” 現身人工智能大會的第四範式(北京)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陳雨強説,這也是人工智能賦能之路從最初的互聯網轉向線下,並在部分行業率先“落地”的主要邏輯。

  源自於金融中心城市的特殊基因,金融成為人工智能技術在上海最為偏愛的行業。除了建行佈局的首家“無人銀行”,平安産險全國唯一的3.0智慧旗艦店也選擇在此落戶。

  “金融行業有很多痛點,銀行零售業務領域詐騙、套取資金現象頻發,業務體系龐大繁雜給線下風險管理帶來巨大壓力,研發週期漫長、試錯成本高企導致創新步伐緩慢。”在上海前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品牌負責人周元英看來,這恰恰為人工智能技術的介入提供了空間。

  借助中國平安旗下金融壹賬通上線的“智慧金融服務艙”,研發能力不足的中小銀行通過“自助”的方式擁有人臉識別等尖端金融科技。前隆科技則推出了可提供智慧反欺詐、智慧用戶分析、智慧決策引擎等服務及場景化風控解決方案的星辰平臺,通過“科技賦能”幫助中小金融機構加速數字化轉型。

  同樣被諸多痛點所困擾的醫療行業,也被人工智能納入視野。

  去年11月,騰訊旗下人工智能醫療産品“騰訊覓影”進入復旦大學附屬婦産科醫院,應用於宮頸癌、乳腺癌等疾病篩查。兩周前,第四範式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聯手推出了一款基於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糖尿病及並發癥管理的産品“瑞寧知糖”。雙方同時宣佈達成戰略合作,未來將共同推動一系列“AI+醫療”産品在健康領域的更廣泛應用。

  “醫療資源缺乏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全社會在慢性病預防方面心有餘而力不足。現在,AI産品的風險預測功能可以幫助公眾提高自我預防疾病的意識。”中國工程院院士、瑞金醫院副院長寧光説。

  遠不止于金融和醫療。可代替駕駛員行駛的智慧網聯汽車,能完成自動揀選的倉儲機器人,“全天候”值班的智慧旅遊服務亭,通過遠程監控實現“白領化”操作的無人工廠,用感測器代替眼睛、由“神經元”和“城市雲腦”構成的社區管理系統……在上海,人工智能的“賦能之路”正在向交通、物流、教育、旅遊、零售、工業製造、城市管理等各個行業和領域延伸。

  來自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數據顯示,目前上海人工智能相關産業規模已達700億元人民幣,近300家相關企業、投融資機構及科研院所雲集這座城市。

  在此基礎上,《關於加快推進上海人工智能高品質發展的實施辦法》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重磅發佈。微軟、亞馬遜、百度、科大訊飛等海內外AI創新平臺及項目也將在大會期間集中簽約。

  根據上海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繪就的藍圖,到2020年,人工智能對上海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和社會精細化治理的引領帶動效能顯著提升,基本建成“國家人工智能發展高地”,成為全國領先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應用示範地、産業集聚地和人才高地”。

  這也意味著,上海這座擁有創新氣質的城市將繼續擁抱日新月異的人工智能技術,率先感知“AI+”為新時代賦能的腳步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