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匯原版音樂劇《吉屋出租》“上海試水”

2018-09-20 08:48:50|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百老匯原版音樂劇《吉屋出租》“上海試水”探尋音樂劇市場多元化審美可能

  百老匯原版音樂劇《吉屋出租》日前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完成了中國巡演首站22場演出。儘管沒有再現不久前《貓》場場爆滿的盛況,但業內人士認為,該劇此番“上海試水”最大的意義,在於為音樂劇市場探尋了多元化審美的增長機會。

  據悉,早在引進的消息傳出時,《吉屋出租》就備受音樂劇迷期待。近年中國音樂劇市場蓬勃發展,但引進原版音樂劇仍以經典大製作為主。《吉屋出租》曾打破百老匯被大製作壟斷的格局,並吸引大量年輕觀眾走進劇場,改變了以中年為主的百老匯觀眾群體。

  對於演出的票房成績,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分析説,當前業內仍在探索音樂劇的審美認同和市場容量。每部引進力作多少都自帶“流量”,但票房大勢仍取決於“沉默的大多數”觀眾。《吉屋出租》改編自歌劇《波西米亞人》,題材與流行音樂的表現形式能引起共鳴,劇目品質並無硬傷,但共情程度影響了口碑發酵速度。演出負責人也認為,《吉屋出租》作為沒有真正主角的群戲,線索龐雜、臺詞信息量大,首次觀演可能錯漏信息,確實存在一定理解難度。該劇聚焦上世紀90年代紐約藝術家的生存狀態,與當前國內觀眾的生活也有一定距離。這提醒業界,演出之前應該更好地了解觀眾的期待和想像,併為觀眾提供相關解讀和背景信息,引導觀眾欣賞劇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女性為“主力軍”的音樂劇觀眾中,男性觀眾對該劇的喜愛已經“出人意料”,可以説,《吉屋出租》一定程度上拓寬了音樂劇觀眾群體。此外,為致敬《吉屋出租》開創的百老匯“Rush Tickets”傳統,此次推出的團購票、設立“青橙日”等優惠,降低了原版音樂劇的演出票價,吸引了不少觀眾第一次走進劇場。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對普通觀眾需求和審美的探索中,引進音樂劇票房的好壞很大程度上仍取決於對場次數量的把控。增加演出場次固然能降低單場演出成本,並擴大後續推廣的影響力;但場次過多也很難為市場消化。《魔法壞女巫》《戰馬》等口碑出眾的劇作都因場次過多遭遇過上座不佳的窘境。

  有劇迷反映,該劇主演對歌曲的演繹與百老匯官方攝影版本存在差異,影響了口碑。對此費元洪表示,攝影錄影誠然是官方出品、“身經百戰”的駐場經典,巡演版陣容很難與之媲美,但現場效果也能帶來不同的觀劇體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