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推動“上海製造”轉向“質造”“智造”

2018-09-21 09:18:29|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工業互聯網讓智慧製造的“數據血液”有更大用武之地 推動“上海製造”轉向“質造”“智造”

  “上海製造”,是融入這座城市血液裏的重要基因,更是構築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堅實支撐。在人工智能呼嘯而來的今天,如何推動“上海製造”向 “質造”和 “智造”轉型升級,這是9月20日舉行的“2018年國際工業互聯網大會”上談論的焦點。

  一個個智慧製造案例讓人們看到了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在現階段的實際應用。與此同時,在這場火花四濺的思想碰撞中,一幅更高效、更安全的智慧製造未來圖景呈現在人們面前。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工博會中科院展區的三棲機器人。本報記者袁婧攝

  從“人智”到“機智”,讓機器像人一樣工作

  人工智能在過去數十年裏經歷過起起伏伏,每當算力有了重大突破時,人們就會對它寄予厚望,希望能在落地應用上有更好表現。2016年底,新一波人工智能熱潮興起,而這一次,不少專家學者嗅到了不一樣的味道。走向智慧研究院執行院長趙敏認為,“初級圍棋”(AlphaGo)的勝利,主要歸功於演算法升級帶來的算力大幅提升,人工智能可以不斷進行自主學習,進而“進化”成圍棋高手。

  在智慧製造領域,未來的機器或許也將像人一樣工作。如果人類能順利將自身所擁有的知識轉移到機器身上,那麼,一線工人將從大量基礎勞動中解放出來,無需再緊盯生産線,而只要拿著平板電腦,確認生産流程按照計劃進行便足矣。

  將人類智力轉移到機器上的關鍵在於要將人類所儲備的隱性知識“顯性化”,以演算法的形式寫進軟體,隨後嵌入到數據系統中,通俗地講,這就是給機器提升智力的過程。

  從預測式維護做起,智慧製造進軍産業鏈前端

  若將工業製造按照流程拆分來看,它包括設計研發、生産製造、使用維護等多個環節。從目前在中國發生的智慧製造變革來看,現階段的變革主要體現在使用維護環節。

  “智慧製造首先是從預測式維護做起,通過工業大數據計算,對相關特徵進行捕捉,繼而找到一些失效特徵。”天曦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翟理鳴告訴記者。在傳統車間,許多關乎生産安全的指標都無法準確探測到,比如溫度、濕度等。而在智慧製造時代,工業企業不需要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機器就可以自動將這些數據回傳至後臺,監控到人類此前難以洞察的重要數據。當這些數據達到設定好的臨界值時,系統會自動報警,把可能發生的安全隱患提前排除。

  可以説,在後期維護這一環節,智慧製造已進入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目前,智慧製造正在産品生産這一環節不斷摸索,針對生産狀況進行全程監控,並尋找到最優的裝配方式。此外,智慧製造還將攻關難度系數更高的設計研發環節。

  工業互聯網,智慧製造的“毛細血管”

  工業數據就像是智慧製造賴以生存的“血液”,生産過程中産生的大量數據可以用來進行預判、分析。而工業互聯網,就像是血液流通時必經的血管,這張互聯互通的大網讓數據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不少專家認為,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十分豐富,可以深入到生産過程的方方面面。不僅僅針對生産設備,而是在整個生産環境中的各個場景中,包括産品品質監控、能效管理、工藝優化等都大有可為。

  工業互聯網同盟 (IIIC)技術工作組及架構任務組聯席主席林詩萬指出,電腦聯網十分簡單,因為它們都遵從TCP/IP協議。然而,設備聯網卻十分困難,不同廠家、不同時代、不同品牌生産的不同設備,都有自己的專屬協議。過去是 “各自為王”,如今要統一標準,工業互聯網這張大網一旦建成,將爆發巨大效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