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批對標國際一流、國內最好的文化地標,有品位、高格調的新型文化設施涌現 新興“文化高地”在浦江東岸加速生長
一個個酷炫的文化地標正在改變浦東新區的文化版圖,上海圖書館東館、上海博物館東館等將與已有的東方藝術中心、上海科技館等合成又一處文化集聚區。圖為效果圖。
■浦東,她不再是純粹經濟上的繁榮,而是在經濟騰飛時,也在文化領域留人引人、傳遞溫暖。對標國際一流的文化場館、拓展新型文化空間,這些舉措都讓奮鬥在此、奔波在此的人有了慢下來、留下來的理由
盪氣迴腸的旋律落下最後一個音符,銀幕上片尾字幕淡出,經歷首次大修後再度揚帆的東方藝術中心,日前以全球首演的《英國病人》電影交響音樂會完成了新演出季開幕。上週末,浦東濱江大道上“1862時尚藝術中心”迎來一帶一路沿線的多位世界音樂歌手,由上海祥生船廠改建成的藝術中心開啟了“博物館式劇院”新模式。
許多浦東市民心裏,都有本 “文藝手賬”,裏面記著浦東文化設施建設的點滴。有心人發現,近年來,這本“手賬”加快了更新。僅2018年值得標記的就有:4月,陸家嘴“融書房”開門,新型文化體驗空間開始了差異化定位;5月,156歲的上海船廠舊址老船塢變身,“1862時尚藝術中心”被視作金融城裏的藝術氧吧;8月,浦東濱江22公里岸線上一公里一回眸的22間望江驛全線落成,惠民的文化休憩站刷新了顏值高度。如若翻到2019年、2020年,“手賬”更是切切實實的“大事記”——上海博物館東館、上海圖書館東館、上海大歌劇院、浦東美術館、浦東群藝館新館、浦東青少年活動中心等,這些對標國際一流、國內最好的嶄新設施,將是浦東乃至上海市民家門口的殿堂級文化地標。
曾經,浦東的文化設施建設跑不贏大眾需求。歷經28年的奔跑與積澱,在滿足了人民衣食無憂後,在實現了經濟意義上的騰飛後,浦東新區正深入推進實施高水準改革開放、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高素質隊伍的“四高”戰略,以此推進“文化高地”建設。
如今,“文化高地”進入了生長加速期,一片宜居城區在黃浦江東岸熠熠生輝。
浦東怎麼大力發展文化,都不為過
1998年,上海大劇院的開幕轟動了一座城,同時也讓一個命題在此後20年越發清晰迫切:上海有沒有可能在浦東複製一個人民廣場文化集聚區?站在2018年改革開放 40週年,答案已浮出水面:到 2020年,花木地區將擁抱上博東館、上圖東館、浦東群藝館新館、浦東青少年活動中心,加上已有的上海科技館、東方藝術中心、浦東圖書館,也許下一個命題會變成“在上海的城市副中心複製一個花木”,也未為可知。
2002年,88層金茂大廈竣工,大家一邊感慨欣欣向榮的浦東每建一棟樓都是魅力新景點,一邊也在不斷追問:除了景觀,浦東還有什麼?站在上海打造“四個品牌”、浦東提出“四高”戰略的時代背景下,許多回答已既成事實:中華藝術宮與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一深沉一熱烈,愛靜愛動的文藝青年各取所需;沿著濱江漫步,老船廠“1862時尚藝術中心”、藝倉美術館、民生八萬噸糧倉碼頭比鄰而居,城市工業的記憶得以用另一種文脈綿延不絕;世博文化公園裏不僅坐擁大歌劇院,更是一座新型的生態公園、文旅結合綜合體;而滴水湖畔,憑海臨風處,世界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呼之欲出……可期的未來,心靈的休憩站、智慧的發動機,遍佈浦東新區。
統計顯示,交響樂世界名家名團來滬演出,浦東的數量已然超過浦西。正在規劃中的上海大歌劇院已然確立了定位。參與其中的上海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主任林宏鳴告訴記者:“上海大歌劇院瞄準的絕不僅僅是浦江東岸,而是要努力成為承載上海城市文化客廳功能的新劇院,亞洲演藝之都的新標誌,推動中國民族歌劇創作演出的新平臺,直至世界格局藝術發展的新高地。”這豪言別説20年前的浦東,放眼彼時整個上海,也無法有此底氣。
上海博物館東館仍在建設中,但展陳內容已然提前佈局。以藏品來分,浦西將保留目前以青銅、陶瓷為主的經典展示,東館則著力書畫和公益藏品;以設計來看的話,浦西館根據文物材質設置十個常設展,東館展覽會跳脫材質分類,以破常規的設計來講述中國故事。東西兩館各有韆鞦、難分伯仲,這原是上博館長楊志剛的一己之願,未來兩年就要照進現實。
而上海圖書館在浦東的新館不僅“致敬傳統”,會把淮海路館舍裏深藏不露的家譜、碑帖、名人手稿、藏書票等上圖特色寶貝,帶到浦東與讀者見面;上圖東館更要做“面向未來”的新館,增加多媒體設備,打開讀者體驗、交流、分享的第三空間。已經擁有了浦東圖書館的附近居民直呼“幸福”。
從笑談、豪言、一己之願,直到“幸福”,人們心路的變遷實實在在映照著浦東在文化建設上的加速度跑。
今天的浦東已從“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經濟向東流,文化向西走”走到了 “逐步縮小浦江兩岸文化發展不平衡和浦東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的階段。這一看法印證了浦東決策者的話:“浦東有上海五分之一的面積、四分之一的人口、三分之一的經濟總量,怎麼大力發展文化,都不為過。”
文化也能成為浦東吸引人留住人的名片
一個個酷炫的文化地標正在改變浦東新區昔日的文化版圖。曾有年輕人説“夜浦東”留不住人,現在,老觀念更新了。不僅夜色下的浦東燈光璀璨,藝術之光會照亮生活的每一天;而且,梧桐引來金鳳棲,許多文化名人名家也都接過邀請函,入駐浦東。
鬧中取靜的浦城路上,一棟通體潔白的建築物低調雅致,極簡招牌直截了當:陸家嘴融書房。推門進去,高顏值的落地書架與年輕的臉龐相映成趣。周邊金融城的白領青年閒暇時,融書房成了新晉“打卡地”。1400余平方米的閱讀空間,五萬餘冊圖書尤其是金融類書籍,加之定期的讀書分享活動,使得這一新型閱讀空間常常人滿為患。今年4月到8月間,陸家嘴融書房接待的活動參與人數近 6000人,並以“在場+在線”的方式覆蓋了全國2.2億人次觀眾。
融書房最出名的一場活動,是“文化名家入駐上海浦東”的啟動儀式。那一天,周國平、葛劍雄、郎朗、劉詩昆、陳鋼、葉辛等 10位文化名家將這座算不上恢弘的書房裝點得分外厚重。
在寸土寸金的陸家嘴為文化留一筆點睛之處,浦東的誠意不局限于這座融書房。以功能分,浦東圖書館學習書房、張江科學城書房、臨港大隱湖畔書局等,也都是今年在浦東土地上崛起的新型閱讀空間。以物理位置分,小陸家嘴的最後一塊空地正在建設浦東美術館;沿江22公里的濱江岸線,浦東不僅把27萬餘平方米的江畔步道還給了老百姓,原先的採石場、堆沙場、老船廠、小工廠也全都換裝成為文化空間;未來,一公里一風景的“望江驛”裏還將開通直播空間,引入文化名人進行直播、簽售、見面會等活動。
新區文廣局相關負責人説,如何為市民、為年輕人量身定制最具創意的文化生活,讓年輕人的活力反哺文化産業,這是浦東新區力爭實現的文化蛻變。
浦東,她不再是純粹經濟上的繁榮,而是在經濟騰飛時,也在文化領域留人引人、傳遞溫暖。對標國際一流的文化場館、拓展新型文化空間,這些舉措都讓奮鬥在此、奔波在此的人有了慢下來、留下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