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首推“四醫聯動”醫療救助新模式

2018-09-25 08:55:59|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標誌性首創案例徵集 | 長寧首推“四醫聯動”醫療救助新模式

  “要麼看病、要麼吃飯”,對於困難家庭來説,最害怕的就是看不起病、看不上病。長寧區新涇鎮這樣有一戶低保家庭,男方患有各種慢性病,女方十年前突發尿毒症,需要長期血透治療。當時他家每月要花費4000元血透費用,其中自費約2000元。儘管街道通過各方慈善機構、幫困結對等不斷幫扶,經濟與生活上的壓力還是使這個家庭喘不過氣來。幸好,從2010年起這戶家庭被納入到長寧區“四醫聯動”政策下,自那時起,他家看病費用大大減少,每月只需承擔約400元。

長寧首推“四醫聯動”醫療救助新模式

圖説:長寧區仙霞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化驗窗口。長寧區供圖

  什麼是“四醫聯動”?簡而言之,就是“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醫療服務+政府醫療救助+社會組織醫療幫扶”的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模式。為了解決生活困難群體“看病難”“看病貴”的民生問題,長寧區在仙霞街道試點的基礎上,于2010年在全市率先推出“四醫聯動”基本醫療保障救助新舉措,減輕了困難群體家庭的醫療負擔,讓困難人員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長寧首推“四醫聯動”醫療救助新模式

圖説:長寧區“四醫聯動”政策出臺前,長寧區衛計委在仙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利貧項目調查。長寧區供圖

  “困難群眾看病,首先遇到的難題是,需要墊付的第一筆錢就拿不出來。於是我們突破了傳統救助模式,從源頭上干預,變事後救助為事先預防。”長寧區民政局局長章維介紹,以前困難群體看病,需要先墊付再報銷,現在這筆醫療費用直接減免,由街道直接和醫院結算。“四醫聯動”完善了醫療救助制度,從源頭上減少因病致貧,緩解因病陷入困境群眾的“不能承受之重”。

  據介紹,“四醫聯動”突破了傳統救助政策以原民政托底保障對象的局限,涵蓋區內民政特殊救濟對象、低保人員、因病致貧人員、65周歲以上無業老人等困難群體,並且大幅提高了救助標準。

  例如,如果低保對象醫保範圍內就診花費200元,按50%醫保統籌計算需自負100元,按市裏現行門急診醫療救助政策,只能救助60%即60元的保障。而享受“四醫聯動”醫療救助的個人在社區衛生中心就醫,只需當場支付自付部分的5%即5元;在區屬二級醫院就醫,只需當場支付自負部分的10%即10元。困難人員絕大部分費用由醫保基金和救助資金承擔,減免力度達95%-97.5%。

長寧首推“四醫聯動”醫療救助新模式

圖説:四醫聯動對象與家庭醫生簽約。長寧區供圖

  不僅如此,長寧區還將家庭醫生制度試點工作與“四醫聯動”工作相結合:“四醫聯動”對象和所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協議,享受定點醫療優惠政策;到所屬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由家庭醫生接診;如需轉診,由家庭醫生負責從所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至區屬定點二級醫療機構繼續診治。

  那麼,“四醫聯動”政策下,政府投入的醫療幫困資金會增加嗎?長寧區衛計委副主任江萍給出了否定的答案。“當時我們通過仙霞街道的居委會試點,請第三方復旦大學做了一個政策和衛生經濟學的評估,把報告和政府相關部門分享。在資金投入不增加的情況下,實現了精準扶貧。”江萍介紹,從科研項目到政策落地,“四醫聯動”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並獲評上海市社會建設十大創新項目、典型創新案例等,醫療救助經驗材料還向全國示範推廣。

  截至2018年9月,共累計為1.28萬人辦理“四醫聯動”保障資格,當前享受保障資格的有5788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