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暖心建議助“高齡懸空老人”接上地氣

2018-08-02 08:52:50|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靜安區政協通過大調研摸清“樓上的老人”實際生活困難:85.27%表示“無法自行下樓”,73%以上不能洗衣、燒飯、洗浴清潔 暖心建議助“高齡懸空老人”接上地氣

  “樓上的老人”過著一種我們所不了解的生活。靜安區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針對80周歲以上、居住在無電梯的老式小區三樓以上的老年人進行了專題調研,被調研組稱作“高齡懸空老人”的這個群體所呈現出的生活狀態,恐怕是大部分人都料想不到的。

  靜安區民政局表示,將採取多種措施,滿足“高齡懸空老人”的健康和養老服務需求。

  他們,在鬧市之中“與世隔絕”

  調研組對靜安轄區的 “高齡懸空老人”做了入戶調查,在各街道隨機取樣併發放問卷,最終收集有效問卷224份。結果顯示,身居鬧市的 “高齡懸空老人”絕大部分可以用 “與世隔絕”來形容:85.27%的調查對象表示 “無法自行下樓”,這意味著他們無法對接社會上的各類健康養老服務;不能下樓、不能洗衣、不能燒飯、不能洗浴清潔的老人都佔到73%以上。

  年輕人 “宅”在家,靠一部手機就能活得很自在,但 “高齡懸空老人”的“宅”很多時候是被動的。超過七成的被調查者由於不能撥號等原因,連電話都無法使用。調研人員認為,當他們遇到危及生命健康的突發事件時,向外界求助並獲救的機會低於常人。

  他們的日常還與疾病相伴。92.86%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存在不同程度聽力障礙或視力障礙的老人均超過半數。在被問及 “過去一個月使用過哪些醫療服務項目”時,高達70.85%的老人回答 “用藥拿藥服務”;此外,靜脈注射和檢查化驗的需求人數分別達到16.07%和20.33%。事實上,配藥、打針、化驗佔據了他們對醫療服務項目的絕大部分需求量。

  約有65%的被調查者喪偶,超過一半的喪偶老人與子女共同生活;但是,80歲以上高齡老人的子女也都已經或即將步入老年,無法全部承擔照料服務的責任。55.8%的老人表示 “在日常生活中會感到情緒低落”,能夠接受無人陪伴狀況的被調查者僅有5.8%。

  77.68%的老人有意願置換低層房或電梯房

  調研組將 “高齡懸空老人”的健康和養老需求分作三個層次:一是滿足日常基本生活需要的 “保障型服務需求”,主要包括助餐、助浴、助潔等基本生活服務和必需的醫療、護理服務等;二是提高生活品質的 “提升型服務需求”,主要關注精神層面,包括日常陪伴、精神慰藉、心理疏導等等;三是在發生緊急情況時的 “緊急救助需求”,包括突發疾病的急救醫療、火災報險、110報警等。調研組提出,不論是不是獨居,有沒有子女親屬, “高齡懸空老人”都會面臨因突發事件所導致的安全風險,這種風險是有不確定性的。

  調研報告給出了關愛 “高齡懸空老人”的幾大建議,包括暢通需求信息渠道、推廣信息化應急救助系統、解決老人 “下樓難”問題;建立老年護理保險制度、重視老人的精神需求、重視家庭養老倫理觀念的重構。

  對於解決 “下樓難”問題,公共服務中已有不少嘗試,比如鼓勵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條件不允許的則採用爬樓機等等替代方案,或者通過志願者、社會組織等力量幫助老人出門行走。但調研組在報告中提出了一個新的設想:對於那些尚有行動能力的 “高齡懸空老人”,能不能通過房屋置換的方式,幫助他們 “接地氣”? “高達 77.68%的高齡懸空老人有置換低層房屋或者電梯房的意願,但由於經濟原因而放棄。”報告建議:“對於有意願的老人,政府可以通過搭建信息平臺,幫助他們物色合適的房源,並給予適當的稅收優惠,鼓勵他們通過 ‘以大換小’ ‘以近換遠’等方式置換合適的低層住宅或電梯房。”

  “互聯網+”養老服務正在探索

  靜安區民政局副局長張海翔介紹,到2017年底,靜安區戶籍老齡人口比例已經達到36.4%,全市排名第五;照目前的老齡化速度,到2020年這個數字就將超過40%。養老問題因此近年來已成為政協委員始終保持高度關注的議題,靜安區民政局今年共收到涉老提案13件,其中主辦10件、會辦3件。這份針對“高齡懸空老人”的研究,功課做足,所提意見也非常有針對性。

  針對“懸空”、獨居等特殊老年人群體,靜安區已有一些服務正在開展和優化。比如今年實現轄區全覆蓋的爬樓機服務——根據多層無電梯住宅的佈局,民政部門在全區設置了八個服務站點,統一服務隊伍,由經過專業培訓的工作人員幫助老人操作爬樓機。到目前為止,已經累計服務3372人次。

  信息化應用的探索也在進行中,區級綜合為老服務信息平臺一期正在建設。張海翔表示,平臺將探索“互聯網+”養老服務應用,促進為老服務信息數據共享,指導各街鎮開展老年人遠程健康監護、緊急救援、居家安防、學習教育等技術應用。目前,一些街鎮已在嘗試用信息化手段提供養老服務,比如臨汾路街道結合區大數據城市管理應用項目,借助物聯網技術,為高齡獨居老人免費安裝生命體徵與安全監測系統;彭浦新村街道通過智慧服務平臺,對孤老、重病等特殊群體重點關愛;江寧路等五個街道建設了為老服務結算系統,實現街道轄區為老服務“一卡通行”。

  持續多年的“老夥伴”計劃,是為高齡老人提供精神關愛的重要舉措。靜安區現有3580名低齡老人志願者,他們與全區超過1.79萬名高齡獨居老人結對,為後者提供日常關愛服務。區內1500名無子女、殘障的空巢老人,則由巡視員進行重點關愛。此外,“居家喘息服務”、輔具租賃、“家庭照料者培訓”等為老服務項目,也在多個環節為老人築牢保護屏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