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娃和他們的“崇明阿爸”

2018-09-26 11:23:04|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新疆娃和他們的“崇明阿爸”

  開學了,崇明中學的內地新疆高中班的孩子們回來了:穿星星峽,越黃土高原,過中原大地,到煙雨江南——四天三夜,漫漫旅途,崇明中學新疆部主任吉群瑛帶著孩子們到達學校,開啟新學期。

  “每次返校,‘吉爸爸’一定會到新疆去接。”“途中有人生病,他會親自送醫院。”説起吉群瑛,崇明中學內高班的學生們都親切地叫他“吉爸爸”。

新疆娃和他們的“崇明阿爸”

  “看著他們成長,我很幸福”

  2006年,崇明中學正式開辦內地新疆高中班,選拔新疆優秀初中畢業生到學校讀高中。作為新疆部主任,吉群瑛第一次看到這些孩子因為想家而偷偷抹眼淚時,就決定了一件事:“從今往後,他們都是我的孩子。”

  吉群瑛一門心思撲在這些孩子身上。每天早上7點到校,晚上10點後才回家。“看到吉老師辦公室燈亮著,就如同父親陪伴在身邊,很安心。”説起吉群瑛,孩子們眼睛亮亮的。

  即便如此,吉群瑛還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新疆學生本來學習基礎就相對薄弱,只有投入更多精力,才能把習慣養好,把底子打牢。

  “開學第一課很重要。”吉群瑛開學前收集了許多智慧故事、新疆新聞、宗教風俗等,將其融入語文教學中。只要學生提出問題,他都能引經據典,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釋。“孩子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才能明辨是非,在關鍵時刻作出正確的選擇。”吉群瑛説。

  每週,吉群瑛還會利用空余時間,主持“週末懇談會”,從國際國內大事,到學生思想上的困惑、生活中的小矛盾小摩擦等,與學生一起探討、分析,教育學生愛國愛疆愛家鄉、珍視民族團結。他還在新疆部開設了女子板球、射箭、民族舞蹈、傳統樂器等各種特長培訓班,讓學生深入了解傳統文化。

  “自2011年新疆內高班畢業生參加高考以來,大學本科錄取率均在97%以上。”吉群瑛談起這些,很自豪,“當老師最幸福的事,就是看著孩子們漸漸成長、成才,將來做出一番成就。”

新疆娃和他們的“崇明阿爸”

  新疆娃的“吉爸爸”

  新疆班的孩子,十五六歲年紀,從小沒離開過父母,來到崇明中學後,便將老師當做了自己家人。

  有一次,古麗同學剛入學不久,摔倒骨折了,吉群瑛為她置辦了推車,給她做病號餐;雙休日不休息,和妻子一起到校照顧她。古麗被深深感動,叫了一聲“吉爸爸”。

  這一聲“爸爸”後,吉群瑛就沒有了雙休日,只要不出差就陪著他們。週末懇談會、時事開講、演講比賽、歌手大賽、知識競賽,在每個週末的晚上,吉群瑛默默地充當家長和教師的角色,這一當就再也沒有放下來。

  吉群瑛記得,曾經有個叫劉小超(化名)的學生,被診斷出抑鬱症,父母打算讓他退學回鄉。吉群瑛卻從沒有放棄,經常找劉小超談心,對他進行心理疏導。“通過觀察,我發現他聲音好聽,擔任學校主持工作時也很投入。”吉群瑛説,從此,他就注重培養他的主持能力,激發他的自信。

  經過吉群瑛的關心與指導,劉小超最終考上了南昌工學院,如今還成了家鄉的一名主持人。

  吉群瑛愛學生,孩子們也愛著他。在吉群瑛生日那天,全體新疆班學生在教學樓的走廊裏,集體為他唱生日歌。在充滿愛的燭光裏,孩子們一個個走上前為他祝福,“那一刻,真的很溫暖。”吉群瑛兩眼泛淚光。

  他們的故事還在繼續

  “老師,您知道嗎?初中時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考上內高班,可是離開父母,來到內高班新生培訓點時,我又很難適應,打起了退堂鼓。這時候,您來到了我的身邊,您那親切和藹的笑容一下子就讓我的心平靜了下來。您陪著我們乘坐七八十個小時的火車,帶給我們安慰與快樂。謝謝您,老師!謝謝您,吉爸爸!”

  這是一名內高班學生到校後首次在作文中向上海市崇明中學新疆部主任吉群瑛深情告白。在吉群瑛的辦公桌上有一本新疆地圖,上面密密麻麻記滿了學生的名字,標注著每一個學生家鄉的位置。每當家長給他打電話時,他總能清楚地説出對方的家庭所在地及風土人情等信息,對學生在校情況更是瞭如指掌,家長們都覺得把孩子交給這位上海爸爸很放心。

  為了讓學生團結在一起,吉群瑛將來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學生安排在同一間宿舍住、同一張桌上吃飯,建立學習互助小組,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在班級裏實行班委輪替制度,讓每個學生都有做“一班之長”的機會。

  為了讓學生既成才又成人,吉群瑛制定了新疆班德育考察四年規劃,每年有側重點,目標明確,主題突出。為了與學生拉近距離,吉群瑛還選擇了一條不平常的家訪之路——遠赴新疆。

  “新疆比較遙遠,我們去可以把孩子們在崇明學習、生活的狀況告訴家長,讓家長們放心。同時老師也能反過來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增進老師與家長的信任,拉近彼此的距離。”吉群瑛坦言,“在新疆家訪不比在崇明,有時候去一戶人家得坐好幾小時的火車,可和家長們見個面,聊聊孩子的情況,挺值得!”

  十多年裏,吉群瑛將師道與愛心播撒在新疆大地。陳子薇曾是吉群瑛班上一名學生,她酷愛音樂,一心想當歌手,但父母並不是很支持,雙方關係一直僵持著。一次暑期返鄉途中,孩子為了參賽,打算離家出走,差點因此輟學。吉群瑛在了解孩子情況後,語重心長地與家長溝通,“孩子很有音樂天賦,不管成功與否,不妨放手讓孩子闖一回?”吉群瑛認為,青春期孩子逆反心理強,如果一味地去強求她,只會帶來相反的效果,“孩子進入到高中階段,到了明事理的年齡,只要合理引導,一定會取得成效。”

  事實印證,吉群瑛的想法是正確的。沒過多久,在吉群瑛的引導下,陳子薇主動與父母談心,表明瞭真實想法,也漸漸明確了自己的目標。

  一年過後,陳子薇經過刻苦的學習,考入上海音樂學院。今年暑假,吉群瑛家訪的第一站便是陳子薇的家鄉。“得知我從上海趕到新疆,孩子激動極了,瞪著大眼睛嚷嚷著要帶著‘吉爸爸’穿越沙漠,看新疆風景……”吉群瑛回憶道:“她是個活潑熱情的孩子,那次家訪,簡直有嘮不完的話,打不斷的歡笑聲。”

  他在新疆部開設了女子板球、射箭、民族舞蹈、傳統樂器等各種特長培訓班,讓學生多方面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每年,他還和學生一起編輯《預高班這一年》生活實錄光碟,發放到學生家庭,讓家長了解孩子們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

  今年,崇明中學又迎來了一批新疆娃。家訪途中,孩子病了,都是吉群瑛親自送去醫院,一些學生家住十分偏僻的小縣城,上醫院要很久的路程,他都陪著。用新疆內派管理老師的話來説:“學生敬畏他,又十分地愛他、依賴他。”

  新的學期,孩子們與“吉爸爸”的故事還在繼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