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凝練成人教育內核“家門口的大學”釀出芳華

2018-10-08 09:09:06|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凝練成人教育內核,“家門口的大學”釀出芳華

  經歷了歷史積澱,不斷開拓創新,邁入二十一世紀,靜安區業餘大學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以“立足區域,面向社會,按需辦學,提高品質,創出特色”為辦學理念,走上多元辦學的發展道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圖 (左)創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靜安區業餘大學。

  位於膠州路601號的上海市靜安區業餘大學,在這條安靜的小馬路上佇立了一個甲子。學校創辦于1958年,是上海最早創建的六所區辦成人高校之一,從她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擔負起成人教育的使命。

  靜安區業餘大學的根源,可追溯至上世紀四十年代。1945年,時任上海市教育局社會教育處處長的俞慶棠先生在膠州路601號建立上海市立實驗民眾學校並任校長,以此為原點,她還在全市創辦了百餘所民眾學校。俞慶棠也被稱作 “中國社會教育的先驅” “民眾教育的楷模”。1946年,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參觀學校後讚揚説:“如是學校,在我國屬不可多得矣。”

  數十年一路走來,學校的職工教育在強調 “結合生産,統一安排,因材施教,靈活多樣”的原則中得以發展,在社會上擁有了良好聲譽。

  經歷了歷史積澱,不斷開拓創新,邁入二十一世紀,靜安區業餘大學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以 “立足區域,面向社會,按需辦學,提高品質,創出特色”為辦學理念,走上多元辦學的發展道路。學校根據國家、市、區中長期教育綜合改革和發展規劃,以靜安區終身教育的發展為己任,發揮科研和專業優勢,培育終身教育品牌,不斷完善終身教育體系,促進終身教育多元協同發展,為區域學習型城區建設作出卓越貢獻。

  學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深化課程改革,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使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探索融合學生活動和學生社團第二課堂與網絡新媒體宣傳陣地第三課堂之間的創新發展,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努力構建成人德育教育體系。

  學校不斷探索成人教學改革之路,以 “應用技能型”為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了 “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實訓平臺—崗位實戰”的實踐教學體系,引領教師改革專業實踐,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適應于學習者職業崗位發展,效果顯著。學校教師和學生參加了國內外一系列專業技能大賽,獲得優異成績。學校實踐教學體系的建成、運行和取得的成果,受到領導、專家和同行的高度評價和讚揚。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靜安業大走出校園,教育能量輻射社會。

  目前學校學歷教育共開設中醫養生保健、酒店管理、計算機信息管理、行政管理、工商企業管理、人物形象設計、商務英語等12個專業。教育教學立足課堂,推進實踐教學環節,實施分類管理和改革創新,提升新興教學技術的應用思考和創新對策。教師隊伍結構不斷改善,全校教職工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四百餘篇,立項國家級、市級、區級科研課題二百餘項,被評為全國職工教育培訓示範點。累計為社會發展培養和輸送了數萬名專科畢業生。

  學校廣大師生在實踐中傳承 “團結勤奮、求實奉獻、開拓創新”的優良校風, “敬業、愛生、認真、求精”的優良教風, “尊師、愛校、勤奮、求知”的優良學風,創造了豐碩的成果和光輝的業績,學校也獲得 “上海市文明單位”、 “上海市成人教育先進集體”、 “上海市學習型企事業單位”、 “上海市書香校園基地學校”、“上海市學習型組織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美術專業開展教學實踐。

  黨建引領,踐行大學社會責任

  近年來,靜安區業餘大學黨總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學力踐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動員凝聚黨員的智慧力量,團結帶領全校師生,以創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黨員“亮身份、亮承諾”等活動為載體,充分發揮黨總支的政治核心作用、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為學校各項工作開展提供了堅實的思想、組織和紀律保障。

  黨總支發揮政治核心作用,領導帶頭,真抓實幹,深入調研,堅持問題導向,精心謀劃,做好頂層設計,引領新時代學校發展方向。各黨支部發揮戰鬥堡壘作用,突出優勢,整合資源。

  比如,大學支部立足理論學習,投身教改,將學習活動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聯合支部與社區結對共建,送黨課、送教學資源,努力推進學習型城區建設;行政支部拓展志願服務領域和形式,助力為老服務、書香校園,不斷深化服務內涵;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提升素養,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參加各類讀書學習活動、師德主題建設月系列活動,不斷提高黨性修養、文明素質和職業使命感,積極踐行 “一位黨員,一面旗幟”。

  學校連續七屆榮膺上海市文明單位,全校師生立足辦好人民滿意的終身教育,凝心聚力、奮發有為,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根據市級文明單位創建指標,學校圍繞創建內涵,推進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制度化、規範化、長效化。結合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優秀文化、破解學校發展難題等各類新指標,深化文明單位創建內容,促進學校內涵建設,凝練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培育了教職工攝影大賽、師德主題月、虛擬賬戶等一批品牌項目。

  學校面向社會,走進社區開展志願服務,傳播文明理念,推進志願服務制度化、常態化、項目化和品牌化建設。

  學校教職員工積極投身社會志願服務,組建 “棠棣之花”志願服務隊,老年學員 “金葉”志願服務隊,靜安網校誌願者隊,已加入上海志願者庫,完成實名註冊,註冊員工志願者佔教職員工總數的90%以上。學校堅持與貧困地區學校結對,志願者定期到結對學校進行幫困助學活動,同時積極參與社區共建、提供志願服務,為社區居民宣傳終身學習理念,推廣終身學習資源。

  科研依託,推動學校內核發展

  靜安區業餘大學在積累科研實力、推進終身學習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績,逐漸承擔起終身教育科研的重任。2013年,區教育局決定設立靜安區終身教育研究課題系列,面向全區街道、機關單位,進行終身教育、社區治理等方面的研究,由靜安業大和社區學院共同負責組織管理工作。2016年12月,靜安區終身教育研究所在靜安業大成立。研究所建設了一支高品質的專家諮詢與指導隊伍,發揮智庫作用,促進靜安區終身教育研究高位發展。多年來,學校教師累積公開發表論文四百餘篇,參與課題近三百項。

  科研發展的同時,學校在實踐中注重構建人才培養新模式,提升學生核心競爭力。

  針對成人學生學習需求,在教學中注重提高成人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以 “應用技能型”為人才培養模式,加強硬體環境、軟體環境、社會服務能力建設,努力提升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

  學校按照成人教育特點開發專業實驗實訓項目,借助信息技術載體,構建一體式模擬體系,建成專業實訓室15個,覆蓋學歷教育現存所有的專業,積極為學生提供實踐場地。各學科每年通過舉行專業技能大賽,使學生在技能操作過程中,將不同課程中的知識分解、組合、演繹,鍛鍊靈活應變能力,提高成人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同時,鼓勵學生走出校門,面向社會,積極參加各類行業競賽、專業比武,拓展視野,提升服務社會的水準。

  比如,酒店管理專業。該專業開設于1996年,根據專業內涵、市場需求的變化,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教學進度表。引進專業教師與聘請行業專家相結合,客座教授助力學科發展。課程包括:食品營養衛生與安全、餐飲管理與實務、宴會設計等。酒店管理專業的教育教學品牌項目,被上海市成人教育協會院校教育專業委員會評為上海市2006—2012年終身學習活動品牌活動。

  美術專業開設于2016年,課程設置以理論講座、課堂實踐、外出實踐和參觀等多種教學形式,幫助學員系統掌握繪畫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專業課程涵蓋素描、速寫、水彩、水粉、油畫、藝術欣賞、攝影、數字設計軟體應用、綜合繪畫創作等課程,同時開設茶藝、咖啡製作、烹飪製作等選修課程,滿足學員的多種需求。美術專業師生作品多次在國內各類獎項與展覽中獲獎、參展。

  桃李芬芳,落實育人根本任務

  辦學六十年來,靜安區業餘大學面對各階段歷史使命,從公共服務的需求出發,積極轉型,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培養出一大批立足崗位,甘於奉獻的校友,成為各行各業的棟樑之才。前來業餘大學求學的校友,有的在崗位上取得了一定成績後選擇業大繼續深造;有的通過學習後,在崗位上獲得提升;有的借力學校以 “雙創”為聚焦點的系列培訓、講座及座談,實現了創業的夢想。以下選取幾名校友事跡作為代表,窺一斑而知全貌,展示學校校友整體風貌。

  張曉慈 靜安業餘大學2004級計

  算機應用專業學生。原是上海市靜安區市西小學教師,上海市“園丁獎”獲得者。

  張曉慈1977年參加高考,順利考入上海第四師範學校,圓了教師夢。從教三十餘年,她日夜心繫學生,辛勤耕耘祖國幼苗。1993年獲得的 “上海市園丁獎”是對她最大的褒獎和認可。張曉慈在教授知識同時,主動利用業餘時間充電。在靜安業大她系統地學習計算機知識,她潛心鑽研,在業大學習成績優異,她所做的課題也是當年全校600多個學生中最優秀的。她懷著一顆渴望知識的心而來,並將所學的計算機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完成學校的網絡建設,還帶領學生參加上海市 “六一”小學生計算機競賽並獲獎,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終身學習的理念。

  宋玉姐 靜安業餘大學2007級商

  務管理學生。她是上海城市國際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總店長,同時管理6家分店,先後獲2012-2013年度上海市農民工先進個人、2014年度上海市勞動模範、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14年度十佳金牌店長稱號。

  2007年,剛升任城市超市分店長的宋玉姐感到學歷與技能的不足,於是她走進靜安業大學習商務管理。半工半讀無疑是辛苦的,但宋玉姐從未有一絲懈怠。三年的艱苦學習,她圓了自己的讀書夢。她靈活地將所學的理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合理設計工作流程和考核標準,與員工將心比心,身體力行地做好一切基層工作,把榜樣的力量帶給員工,使其負責門店的員工流失率一直處在較低水準。畢業後,宋玉姐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她相繼考出國家營業員初級職業資格和國家高級廚師職業資格,在工作中,繼續發揚勞模精神。從來滬農民工到勞動模範,宋玉姐的自強不息、愛崗敬業在這座城留下了鮮明的足跡。

  荊曉麗 上海開放大學靜安分校

  2015級行政管理專業(本科)學生。她是2015年上海世界國際肚皮舞大賽一等獎得主,北京舞蹈學院外聘教師和中國歌劇舞劇院培訓中心上海基地特聘教師。

  2011年,荊曉麗從山西來到上海,成為江寧路街道文化中心的舞蹈老師。在傳播舞蹈藝術的同時,她不斷突破自我,她執帥的馨兒舞蹈藝術團先後斬獲國內外獎項,精湛的舞蹈技藝讓她在世界舞臺綻放光彩。創辦自己的舞蹈工作室是荊曉麗的夢想。為了能管理好舞蹈工作室,她先後報讀了開大靜安分校行政管理專科和本科。五年的學習讓她從管理小白變身創業達人。她熱愛舞蹈,也熱心公益。她和她的舞蹈團紮根江寧路街道,已連續7年為社區居民義務表演,傳播舞蹈藝術,培養人文素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靜安業大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

  相關連結

  為了 “辦好人民滿意的終身教育”,靜安區業餘大學在辦學實踐中,不斷完善終身教育體系。

  1994年,靜安區繼續教育中心成立。中心每年開展專業技能培訓課程,不斷拓展培訓覆蓋面,細化培訓內容,根據市場熱點,開辦勞技類培訓;與行業掛鉤,開辦了人事、檔案、會計、統計、食品安全等行業證書及繼續教育的培訓;針對市場越來越關注人文素養,中心積極籌劃了一系列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容並蓄的課程。目前,中心開設的培訓課程數量達到五十余門,累積培訓十余萬人次。

  1999年,上海電視大學靜安分校成立。2012年6月,上海電大靜安分校更名為上海開放大學靜安分校,開設本科、專科等多個專業,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層次。學校踐行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原則,教以致用、研以促教。目前,上海開放大學靜安分校專升本共7個專業、專科5個專業,涵蓋工商企業管理、行政管理、商務英語、會計、護理學、老年服務與管理、護理(老年)、軟體工程、網絡與行銷管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等。

  1999年,靜安社區學院成立。

  學院以逐步完善靜安終身教育體系構建,推進學習型城區建設為目標,努力整合成人教育資源,建設終身學習服務平臺,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創造 “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開放學習多元模式。學院積極推動平臺建設,靜安學習網、數字化學習體驗中心為市民搭建便捷優質的學習載體;加強資源開發,編印了近50本《靜安區市民學習讀本》,成立社區教育課程聯合教研室,建設了幾十門微課,豐富了社區教育優質學習資源供給。學院的“白領學堂”、“樂齡講壇”、“靜安學習網”、“養教結合”等品牌項目,已經成為靜安區終身教育的一張張名片,為靜安區開展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城區奠定了基礎。

  2012年,上海市靜安區老年大學成立。學校老年教育已發展成為管理人員齊全、信息化管理先進、教學設施完備、教學成果顯著、社會影響良好的區級老年大學,為全區街、鎮老年學校建設和教學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學校積極應對中心城區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凝練辦學特色,形成“生命教育,感悟人生”這一以生命教育為內涵的特色,以及“學有所為,服務社會”這一以再現人生價值為指引的特色。2017年,上海市老年教育師資培訓中心靜安區分中心掛牌,進一步發揮老年大學對區域老年教育的引領指導作用。

  2012年,上海市終身教育學分銀行靜安區分部掛牌。目前已完成學歷教育和文化休閒類兩大板塊的建設。學分銀行高校網點業餘大學近兩百門課程實施了學分互認轉換,累計開戶學生數近兩千人次,開大學分銀行累計開戶學生數近兩千人次,實現全覆蓋。文化休閒教育板塊完成課程申報和學生開戶,共申報文化休閒教育課程兩百餘門,累計申報學習成績共計一萬餘條。

  2016年,靜安區終身教育研究所成立。研究所的專職研究員發揮各自特定的研究優勢,承擔不同方向、不同層次的科研推進職責。借助高層次的外腦,形成專家信息庫,組成了顧問、培訓、評審、課題幾個模組的專家團隊,構成了靜安終身教育研究和學習型城區建設研究的智庫。面向區域,發揮智力支持作用,提升區域內終身教育的研究水準。對區域內的機關單位、街鎮社區和其他社會組織的科研人員,通過課題項目指南的引導、研究能力的培訓,整合科研力量,提升研究效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