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新增信貸或達1.3萬億

2018-10-10 08:55:12|來源:經濟參考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在定向引導的貨幣政策以及監管不斷釋放積極信號的背景之下,新增信貸投放有望持續改善。《經濟參考報》記者綜合各家研究機構數據預測以及採訪情況來看,市場普遍預計9月新增信貸環比有所增加,有機構預計9月新增貸款規模將達1.6萬億元。

  與此同時,機構對四季度信貸投放力度信心增強,認為新增信貸在量上仍將延續寬鬆局面,貸款利率也有望下行。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釋放的新增資金投向仍是主要問題,引導資金流向實體企業、加快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將是未來政策重點,更多的政策組合拳可期。

  多機構預測9月新增信貸超1.3萬億

  數據顯示,8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28萬億元,2017年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27萬億元。多數受訪的專家認為,9月新增信貸情況大概率好于上月及去年同期。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及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均預計9月信貸增量為1.3萬億元,增速為13.1%。

  國泰君安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預計9月新增信貸1.45萬億元。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預計9月新增信貸1.48萬億元,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預計新增信貸規模為1.60萬億元,較上月提高3200億元。

  連平在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表示,信貸增速近幾月反彈主要得益於定向引導的貨幣政策以及表外轉表內的融資需求,其中居民中長期貸款依然較多,需密切關注樓市調控的進度和成效。

  花長春表示,三季度央行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貸款總體需求指數比上季降低1.5個百分點,但比去年同期高出1個百分點,主要是基礎設施貸款需求和小微企業貸款需求回升拉動所致,顯示信用擴張初見成效。預計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45萬億元,高於上月和去年同期。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范若瀅表示,隨著政府加大對基建的支持,銀行對企業中長期貸款的投放力度將穩步增長,改變前三個季度企業中長期貸款萎縮的局面。與此同時,受房地産銷售放緩等影響,居民住房抵押貸款或將穩中趨降。

  也有機構對9月信貸並不樂觀。中金固收發表研報認為,銀行受制于小微貸款增速不能低於平均增速的限制,為避免小微貸款風險暴露,總體信貸投放意願走低,且受制于資本充足率,寬信用的傳導依然不夠順暢。此外,9月貸款需求指數環比繼續下滑表明私人部門融資需求依然偏弱。預計9月新增信貸1.1萬億至1.2萬億元。

  與對新增信貸數據普遍樂觀不同,對9月社融數據機構預測差異較大,但普遍認為新增社會融資規模收縮勢頭已有所好轉,表外融資下降幅度收窄。魯政委及溫彬均預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1.60萬億元,較上月1.52萬億元的規模回升約785億元。花長春認為,近兩個月來,信託貸款、委託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等表外融資業務壓縮節奏明顯緩和,預計9月將繼續延續這一變化。

  政策邊際放鬆 四季度信貸或保持強勁

  三季度以來,為應對宏觀經濟形勢新變化,監管部門在不斷釋放“穩增長”和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的政策信號,而央行再度實施定向降準也向市場傳遞了“優化流動性結構,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意圖。業內人士表示,在目前的政策背景和市場預期下,商業銀行此前較為謹慎的風險偏好有望改善,這也將推動信貸的增長。

  7日,央行宣佈從10月15日將再度實施降準,所釋放的部分資金除去用於償還10月15日到期的約4500億元MLF外,還可再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規模超出市場預期。范若瀅認為,這表明我國貨幣政策在堅持穩健中性基調的基礎上邊際繼續放鬆。就凈投放量角度看,業內人士表示貨幣政策並不存在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定向調控和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和推動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在降準背景下,多位受訪專家表示,四季度信貸將平穩較快增長。連平認為四季度信貸增速將高於13%,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預計四季度新增貸款將達3萬億至3.3萬億元,月均達1萬億元,較過往兩年同期平均多增2000億元左右。

  李超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廣義社融需要較強的信貸和債券才能維持較高增速,面對當前信用貸款趨勢性下行以及監管趨嚴的現狀,有必要做強信貸。此外,四季度的降準也幫助商業銀行解決了負債端的問題,利好信貸投放。

  工行、建行、中國銀行等多個銀行表示將在下半年加強信貸投放力度。中國銀行四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認為,四季度信貸傳導機制將進一步理順, 金融結構出現更積極的變化,一是信貸規模穩步增長。二是信貸結構繼續改善。三是社會融資規模收縮態勢趨緩。“預計全年新增貸款接近16萬億元,比2017年增加2萬多億元。2018年存量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或將降至10%。”該報告稱。

  更多政策“組合拳”護航實體融資

  下半年以來,儘管流動性持續寬鬆,但“寬貨幣”向針對實體經濟的“寬信用”傳導不暢,民營經濟、小微企業“融資難”現象仍較為突出。金融監管部門多次表態稱,在流動性總量保持合理充裕的條件下,面對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必須更加重視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準。

  連平表示,在企業擴張階段,金融手段或有助於企業快速發展和壯大,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可能仍然保持穩健,保持宏觀流動性總量合理充裕而不是過量灌水。貨幣政策的重心會放在引導和調整流動性流向,支持小微、民營和創新型企業上,以提高政策有效性。未來貨幣政策仍有進一步逆向調整的空間,以適應形勢變化和實體經濟及金融市場需要。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董事總經理陳健恒也表示,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比簡單的貨幣政策趨松更為關鍵,包括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財政政策發力等。“尤其是財政政策需要提升力度,通過減稅或者增加支出方式改善實體企業和居民的資産負債表,才有可能看到新一輪的信用擴張。”陳健恒説。

  就在央行宣佈降準的同日,財政部也釋放政策利好,財政部部長劉昆表態,正在研究更大規模的減稅、更加明顯的降費措施,預計全年減稅降費規模超1.3萬億元,較年初計劃擴大2000億元。

  恒豐銀行研究院宏觀經濟中心負責人蔡浩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未見明顯緩解、信用環境仍然偏緊的背景下,更多政策組合拳可期,除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外,監管政策也可能出臺配套措施,比如通過優化風險資本佔用的方式強化寬信用導向,為我國經濟保駕護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