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蘭欽名作和紐芭首訪終於來了

2018-10-10 09:56:18|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八年前擦肩而過,令無數舞迷翹首以盼,今年藝術節期間——巴蘭欽名作和紐芭首訪終於來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紐約城市芭蕾舞團《小夜曲》舞臺照。(上海大劇院供圖)

  有一個舞團,它擁有150部頂尖現代芭蕾作品,其高強度的演出和訓練使得每位成員周演出時間高達40小時,每雙芭蕾舞鞋的使用壽命只有2天,首席女演員謝幕時間更是長達近19分鐘……這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數字,概括了紐約城市芭蕾舞團的過人之處。八年之前曾與上海錯過,如今該舞團終於首次造訪中國內地,于10月18日至21日參演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

  全美頂尖舞團獻上中國內地首秀

  為何是八年之後?這緣于該舞團與上海多年前的一次 “擦肩而過”。紐約城市芭蕾舞團的盛名與成就早已世所公認,卻由於常年駐場 “大本營”紐約兩大表演中心——林肯表演藝術中心與薩拉托加表演藝術中心,甚少有機會外出巡演,因此不太受到普通中國內地觀眾的關注。而早在2010年之前上海大劇院就向紐約城市芭蕾舞團拋出橄欖枝,多輪談判後卻因各種原因未能成行。

  時隔8年,上海大劇院終於迎來了該舞團創立70週年來中國內地的首訪,帶來其創始人喬治·巴蘭欽的多部代表作品。舞蹈評論家方家駿認為,巴蘭欽的新古典主義芭蕾,是連接現代舞和古典芭蕾的橋梁, “巴蘭欽既古典又現代的編舞風格,與上海這座城市在氣質上有某種契合,所以一直讓上海舞迷們關注期待”。

  20世紀初,恰逢古典芭蕾處在巔峰之後的瓶頸期,華麗的技巧和精美的服飾束縛了古典芭蕾,讓芭蕾越來越機械、蒼白。巴蘭欽在抵達美國後,著手開創一種更接近現代生活,更為抽象的芭蕾舞編創與表演形式。在此後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裏,巴蘭欽以出類拔萃的智慧,將俄羅斯古典芭蕾的表演風格與美國現代文化完美融合,創作了大批現代芭蕾作品——這些作品奠定了美國芭蕾學派堅實的基礎,也譜寫了20世紀現代芭蕾突飛猛進的新篇章。

  巴蘭欽79年創作的作品中,如今有47部留在紐約城市芭蕾舞團,成為舞團寶藏。 “巴蘭欽作品所呈現的流動感以及與音樂的精妙結合、高度對位,讓觀眾能清晰地感受到其中的詩意和美妙。”方家駿説。

  首創“黑天鵝”別樣詮釋經典

  紐約城市芭蕾舞團此次訪滬帶來三部作品——原創作品 《小夜曲》、 《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協奏曲》以及獨幕舞劇 《天鵝湖》,均是舞團引以為豪的鎮團之作。

  1934年首演的 《小夜曲》以柴可夫斯基同名作品命名,是喬治·巴蘭欽在美國的第一個原創作品,在舞蹈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按他的原話來説,這支純舞蹈 “就是皎潔的月光下的一支夜曲、一支舞”,舞者們身著藍色的服裝翩翩起舞,是一部獲得巨大成功的浪漫主義之作。巴蘭欽將學生們的舞蹈技巧訓練作為這部舞劇的開頭,並且在舞蹈之中加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情節——他將舞者們排練時的跌倒,還有遲到的情形也編排進了舞蹈中。

  《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協奏曲》展現了喬治·巴蘭欽精妙而獨特的兩支雙人舞傑作。喬治·巴蘭欽與斯特拉文斯基互相欣賞,從1925年到1972年,兩人合作了27部作品,他的芭蕾美學與斯特拉文斯基 “回到巴赫”的新古典主義藝術主張相得益彰。在這部作品中,舞者只穿黑色的緊身連衣褲和白色貼身T恤,開創了芭蕾服裝史的 “極簡風”,喬治·巴蘭欽則在芭蕾史上為自己標注下了“黑白芭蕾”的印記。

  如今 《天鵝湖》已成為 “古典芭蕾代名詞”,喬治·巴蘭欽對柴可夫斯基情有獨鍾,他將這部經典舞劇中第二幕、第四幕改編成了戲劇化的獨幕舞劇 《天鵝湖》,首演于1951年。巴蘭欽用有限的篇幅將這段經典的 “無望之愛”娓娓道來,高貴精美中流露著淡淡的憂傷。舞段聚焦于白天鵝雙人舞和群鵝交織的三段式結構,並獨樹一幟地改變了單純的白色基調,別出心裁地將群鵝全都置換成了 “黑天鵝”,暗示了白天鵝的悲劇命運,也更加襯托出白天鵝的冰清玉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