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家門口有雅書房 “雲端上”建大劇場

2018-10-15 08:55:27|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這也許是全上海最具古雅韻味的百姓書房:書窗外,是經典的江南園林;書房內,伴著詩情畫意微風琴音,品著書海墨香,你的心在喧囂都市中自然沉靜。

  國慶前夕,嘉定區南翔古鎮檀園邊上的 “名士居”,新開出一家24小時開放的社區圖書館 “我嘉書房”。這是嘉定區以政企合作的創新模式開出的第十四家24小時 “我嘉書房”,也是南翔鎮第二家24小時城市社區圖書館。今年內,嘉定區還將開出30家 “我嘉書房”。

  線下:有網紅圖書館,也有家門口的“小書房”

  2015年,嘉定區圖書館裕民南路新館因為自媒體的一篇推送,一躍成為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中的網紅。對身處市郊的嘉定區百姓來説,喜歡網紅打卡地,但更需要家門口的公共文化設施。去年1月8日,一家全新的社區圖書館 “我嘉書房·綠地天呈”在菊園新區對外開放。這是全市首家以社會化合作模式運行、24小時開放的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點。

  第一座 “我嘉書房”由嘉定區文廣局和菊園新區管理委員會牽頭建設,採用“政企合作、資源共享、文化增值、百姓受益”的共贏模式,上海綠地嘉唐置業有限公司免費提供300余平方米商業用房,還有一批志願者服務隊參與管理運行。書房融合24小時自助圖書室、社區文化空間、市民科創實踐基地、志願者自治基地、公益休閒區域等多元功能,接入上海圖書館 “一卡通”管理系統,可實現圖書閱覽、自助借還、自助辦證等功能。讀者在書房裏還能免費享用全覆蓋的WiFi網絡。

  第一座 “我嘉書房”開門不久,不少市民就通過12345市民服務熱線,要求在所住社區儘快建設 “我嘉書房”。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借助社會化合作模式,嘉定人的家門口出現了一家又一家 “我嘉書房”。今年, “我嘉書房”項目被納入嘉定區政府實事項目,上半年已開放書房接待讀者逾22萬人次,借還圖書逾10萬冊次,開展 “閱讀馬拉松”等公益活動150余場次,服務效能堪比街鎮圖書館。根據規劃, “我嘉書房”今年年底將覆蓋嘉定區全部12個街鎮。

  線上:百姓文化生活進入“雲端時代”

  幾年間,嘉定區精心建設了保利大劇院、文化館、博物館、陸儼少藝術院、韓天衡美術館等高品質公共文化設施,也讓12個街鎮都擁有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再加上250多個居村級綜合文化活動場館,和一大批百姓書社、週末書房等,400多個文化設施支持起嘉定居民日益豐富的文化生活。

  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這些硬體設施,更貼近公眾的文化需求?嘉定區在全市乃至全國率先提出建立公共文化數字服務平臺的概念。2014年初,“文化嘉定雲”上線試運行,整合了全區公共文化設施資源,讓嘉定百姓文化生活進入了“雲端時代”。

  經過四年運行、三期改版,“文化嘉定雲”如今形成了文化活動、場館預訂、文化眾籌、文化社團、網上書房、文化e家、數字展館七大服務板塊。四年來,“文化嘉定雲”平臺共發佈6700余場文化活動預訂,發佈票數30余萬張,擁有用戶15萬餘名,日均訪問量超過30萬次,為百姓帶去高效便捷的文化服務。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但嘉定百姓還有第八件事——上 “文化嘉定雲”搶票。“文化嘉定雲”推出的“文化菜單”一網收羅全區精彩文化活動,及時發佈預告;百姓參加活動只需通過電腦終端、手機 App、定制終端機“點單”預約,活動當天就可直接到現場終端機自助取票。與此同時,嘉定區首創的 “場館預訂”,整合區鎮兩級公共文化設施,將排練廳、多功能教室、團隊活動室等場所向百姓敞開預訂。據統計,有了“雲”以後,嘉定區公共文化場館的使用率是過去的3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