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朋友圈”再添五位新成員,楊麗萍舞劇《春之祭》自委約至首演一年間四度簽約海外一流平臺 藝術節作為文化貿易平臺的産業能級持續發力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前夕,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率先打響文化貿易的頭炮。昨天演出交易會現場,有多達七項簽約在現場完成。這其中不僅有海外藝術節與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組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也有演藝項目的“走出去”“引進來”。
“買買買”講求資源集中。身處演出交易會現場,包括美國林肯藝術中心、瑞士琉森音樂節、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英國巴比肯藝術中心等在內的近460家海內外演藝機構作為“超級買家”匯聚一堂,萬餘個節目在此參與交流合作,讓講述“中國故事”的優質演藝項目“能見度”前所未有地清晰。
“買買買”也講求氛圍。當一個潛力項目被“超級買家”相中,後續合作便紛至遝來,誕生舞臺上的“爆款”。劇院前一晚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世界首演過後的楊麗萍作品 《春之祭》,又在藝術節收穫來自澳大利亞布裏斯班藝術節的“訂單”。這是自去年該作品在交易會以片段“驚鴻一瞥”後,透過藝術節“牽線搭橋”收穫的又一海外合作夥伴。
藝術節作為文化貿易平臺的産業能級正持續發力。
集結全球優質演藝資源,激活舞臺商業價值與藝術影響力
前一晚《春之祭》世界首演余韻未散,昨天一早澳大利亞布裏斯班藝術節藝術總監大衛·貝索爾德就趕到演出交易會現場,把明年9月該劇的澳洲之行敲定下來。
能讓知名藝術節總監這樣的“馬不停蹄”不是沒有道理。一年前,也就是在這個演出交易會的現場,《春之祭》不過20分鐘的片段展示,就收穫英國薩德勒之井劇院的聯合委約,以及海內外50多項演出機構的合作意向。今年4月,歐洲最負盛名的藝術節之一愛丁堡國際藝術節也加入聯合製作行列。有“楊麗萍出品”的品質背書,和上海國際藝術節等的聯合委約、製作帶來的影響力,這無疑是一個藝術水準過硬、市場價值有保障的演藝項目。所以,這一年來,《春之祭》還在創排階段,演出訂單、合作邀約就已經接到手軟,日程排到2020年。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問及是否有新作籌備時,《春之祭》製作人、楊麗萍的合夥人王焱武笑言:“先讓國際市場消化兩年再説!”三年前,藝術節組委會説服楊麗萍創作一部具有國際視野、又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作品,倒逼楊麗萍從民族舞邁入現代舞領域。而就是楊麗萍編導的首部現代舞作品《十面埋伏》為她打開了國際市場,而《春之祭》如今與薩德勒之井、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的合作,都源自於此。
藝術節正在形成有全球影響力的洽談—孵化—展示—簽約的文化貿易平臺,藝術家的視野與格局也在藝術節的交易平臺得到充分激活。受《春之祭》《十面埋伏》兩個成功作品鼓舞,楊麗萍也進一步向現代舞深耕——她旗下的孔雀當代舞團聘請阿庫·漢姆舞團創始人之一法魯克等海外班底。自此,楊麗萍和她的團隊,不只是孔雀舞、民族舞的代名詞,更是能夠代表中國與世界對話的藝術家。
藝術節的 “朋友圈”越拉越緊,為文化貿易編織覆蓋全球的合作網絡
僅僅把優質演藝項目和“超級買家”匯聚到平臺自由選擇還不夠。如今,藝術節演出交易會通過優化機制,構架聯盟網絡,為節目“海淘”選擇更多樣、合作形式更豐富。
昨天的簽約儀式上,藝術節一口氣與香港新視野藝術節、意大利斯波萊托 “兩個世界”藝術節、斯洛文尼亞盧比亞娜藝術節、立陶宛維爾紐斯音樂節、波蘭格但斯克劇院基金會五個海外藝術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通過簽約形式,進一步鞏固、深化合作。落于紙上的約定自然快馬加鞭。去年與藝術節簽署合作備忘錄的羅馬尼亞錫比烏國際戲劇節,不僅在今年6月邀請從藝術節“扶青計劃”孵化的實驗戲曲《再生·緣》演出,眼下又把自己委約的戲劇《俄狄浦斯》送來上海。
而另一位簽約夥伴香港新視野藝術節,直接發佈了明年亮相藝術節的節目單。2019年藝術節將舉辦“香港文化周”,香港中樂團、香港管弦樂團、香港芭蕾舞團、香港話劇團等藝術團體將帶來七台節目。
實打實的項目落地,讓一些海外機構主動向藝術節提交“好友申請”。哥倫比亞波哥大美洲戲劇節、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戲劇節等新成員的加入,讓藝術節去年發起的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聯盟,一下子擴大到41個國家和地區的157個藝術節和機構。
在這裡,或許看不到“買買買”帶來的實際成交額,可在你來我往的文化貿易中,亞洲演藝之都的國際影響力與産業能級提升,卻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