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首家肺部結節中西醫結合MDT診療中心在曙光醫院成立

2018-10-22 09:00:26|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隨著疾病譜的變化和低劑量CT等檢查手段的不斷普及,肺部結節的檢出率明顯升高。發現結節到底要不要做手術?結節多大才需要做手術?在經過了兩周的試運行後,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門辦牽頭胸心外科、肺病科、腫瘤科、影像科、病理科、麻醉科、體檢中心等相關學科、科室專家,于10月20日成立上海首個肺部結節中西醫結合多學科聯合(MDT)診療中心。曙光醫院副院長馮煜表示,對於腫瘤這樣複雜、難治、涉及多個學科的疾病,單科診療已經不再適宜,只有通過多學科合作,將以疾病為中心轉移到以人為中心,共同為病人診斷,才能為患者制定合適、精準的治療方案。

  肺部結節講究個性化治療

  發現小結節後是否要手術,一直困擾著患者。曙光醫院肺部結節中西醫結合MDT門診在每週一下午開設,受到患者的熱烈歡迎。市民李阿姨發現左上肺結節已經2年多了,輾轉去過好幾家醫院,有些醫生勸她手術,有些建議她吃中藥消散結節。李阿姨有些不知所措,來到曙光醫院肺部結節MDT門診後,專家告訴她,不需要馬上手術,但要定期隨訪復查胸部CT;中藥可以吃,但不是為了消散結節,而且建議她結合中醫養身綜合調理體質,改善肺功能,為將來可能需要的手術做好準備。

  來自安徽的傅老伯,半年前體檢查出雙肺多發微小結節,一直定期隨訪,此次復查胸部CT時發現右肺上葉和下葉的2枚結節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大,直徑都超過了1cm,手術指徵明確。傅老伯帶著片子跑了好幾家醫院,都因為年齡超過80歲,肺功能減退,醫生擔心手術風險而不願替他診治。傅老伯是個性格開朗的人,願意選擇積極的方法治療。聽説曙光醫院肺部結節MDT門診後慕名前來。經過多學科聯合討論,提出先進行心肺功能的評估,同時予中醫調理改善,努力創造手術條件。如無法滿足手術要求,則儘快明確病理,進行化療,同時予以中醫調理,改善身體素質。

  建立中西醫結合MDT路徑

  “類似的例子在肺部結節MDT門診還有很多,讓每個肺部結節患者由擔憂轉變為理性對待,合理治療。同時,提供多學科專家的一站式服務,減少病人的奔波。”曙光醫院胸心外科副主任醫師池浩告訴記者,肺部結節並不是患者想開刀就開的,也需要符合手術指徵,且結節大小不是判斷是否手術的唯一依據。一般情況下,大於8mm以上的結節需要引起警惕;8mm以下結節,臨床上更強調定期隨訪。池浩指出,經常遇到拿著體檢報告單的患者,第一次發現了4-5mm的結節,內心十分焦慮。“如果第一次發現結節,通常3個月後隨訪;3個月後的檢查較為穩定的話,半年後再隨訪,如果一直比較穩定,則每年做一次CT檢查即可。”池浩説。

  實際上,對於一些很小的結節,儘管醫生説“隨訪”,但患者並沒有完全放心。而西醫確實沒有很好的處理辦法,但這類患者不妨選擇通過吃中藥來調理體質。通過服用中藥,臨床上有些患者的結節不再增長,有些甚至縮小。可見,中醫藥參與肺部結節的診療,具有一定的優勢。這次開設肺部結節MDT門診,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通過多學科專家現場討論,對肺部結節的治療形成個性化、精準化、中西醫結合、優勢互補的診療方案。

  MDT不等於疑難雜症會診

  “醫學的進步導致醫生分科越來越細,對於腫瘤這樣複雜、難治、涉及多個學科的疾病,單科診療已經不再適宜,只有通過多學科合作,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共同為病人診斷、制定方案,才能為患者選擇合適的治療手段,也可以提高患者的就醫體驗。這就是設立MDT制度的初衷。”曙光醫院副院長馮煜表示,西醫越來越細緻的分科體制模式讓各科各自為政,各種治療手段都有其局限性,相當一部分腫瘤患者的診斷、分期不規範。MDT制度,打破了分科體制,建立起以病種分科的新體系。他強調,MDT有別於傳統的會診,MDT是多學科對一個病人的某種疾病進行治療。它是醫學模式改變的需求,也是醫院學科發展的需求,更是提高患者就診滿意度的需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