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之重器”發力 院士圓桌會議獻計大科學裝置建設

2018-10-24 09:07:08|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為“國之重器”發力 院士圓桌會議獻計大科學裝置建設

院士圓桌會議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為探索未知世界、發現自然規律、推動重大科技突破和助力國計民生的國之重器。目前,上海是國內重大科學基礎設施最多、最為先進的地區之一,在張江建有“上海光源”和全球生命科學領域首個綜合性大科學設施“蛋白質設施”等一批國際領先的大科學裝置。日前,上海市科協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科技論壇院士圓桌會議舉行。10余位中外院士圍繞大科學裝置如何發揮最佳效能,助力科創中心建設紛紛建言。

  今年4月,伴隨著硬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裝置進入全面建設階段,未來,它將與已有的上海同步輻射光源、軟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裝置、超強超短鐳射實驗裝置等一起,形成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群,為上海科技創新中心自主創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創造戰略機遇。

  重建設更要重運行推動産業和經濟發展

  多位院士一致認為,在建設大科學裝置的同時,要下大氣力來做好實驗終端,從而提升大型科學平臺的綜合性能,提高科學産出。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表示,大科學裝置不應僅僅追求單個指標的世界第一,在建設成功之後,只有産出真正的、前沿的科研成果,這個裝置的先進性才能夠真正體現。這也是上海成為真正的科創中心的基礎和重要支撐。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院張繼穩則表示,重大的建設集群以及科創中心也要推動産業和經濟的發展,所以在應用的出口上,建議光源和未來的大科學裝置集群,能夠有所聚焦和選擇,同時去關注産業問題,而不僅僅是基礎研究的問題。

  科研成功的産出也離不開國際合作。約翰.埃利斯:上海需要更好的環境鼓勵國際用戶和國際科學家,共同參與合作,用好大科學裝置。來自於全世界各個國家的專家、科研人員一起來討論和産生頭腦風暴,就可以促進更好地研究的進行。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國際合作來到上海,構建世界性的科學集群。

  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隊伍

  粒子物理學家陳和生指出,大科學裝置的建設需要相關單位建立起相應的管理體系、相應的考核和激勵機制才能夠建立起來。在建設的過程當中,要完成關鍵技術的預言預演、土建和通用設施的設計,這樣才能夠避免土建工程嚴重拖期,或者大量的超支。

  由於大科學裝置建設週期長、難度大,對相關建設人員來説是極大的鍛鍊。通過大科學裝置的建設,能夠培養起一支非常好的人才隊伍。一個國家的科技進步需要長期積累,通過大科學裝置的建設,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隊伍,對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這也是建設大科學裝置的基礎出發點。

  長三角共建形成科技基礎設施圈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所長李儒新表示,長三角區域中上海是一個創新的中心城市,長三角周邊其他的中心城市,南京、杭州、合肥是作為創新節點城市。他建議通過大科學裝置,發揮上海對長三角科技創新一體化的推動作用,實現協調機制。這將能很好地解決低水準重復的問題,而且能更好地發揮裝置的應有效果,提升應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

  李儒新介紹,目前,在長三角區域內包含“雙一流”高校有8所,其他的高校400所,中國科學院的研究機構有19個,其他的研究機構有400多個,兩院院士有350余位,這些資源就佔了全國資源的1/5。截止到去年上海、安徽、浙江、江蘇共有大科學裝置1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有74個,國際合作的聯合實驗室有12個。長三角各省市要發揮各自的創新優勢和特色,這樣才能形成強大的科技基礎設施圈。這其中,上海作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應該更好地發揮作為科創中心的帶動和輻射的作用,來推動長三角共同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