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創“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建設管理新體制

2018-10-25 08:54:19|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改革開放再出發|上海首創“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建設管理新體制

  改革開放40年來,上海的城市建設管理經歷了“以建設為主”“建管並舉”“管理為重”三個階段。為了提升特大城市管理的精細化水準,上海首創市區“兩級政府、三級管理”、郊區“三級政府三級管理”模式,逐步下放規劃、市政設施管理事權,並籌建街道綜合執法隊伍等,推動城市管理力量下沉、重心下移,達到“社區分工、部門聯動”,“社會動員、市民共治”的新體制。  

  政府職能由“辦”為“管”

  改革開放初期,上海全市所有建設項目的審批,都由市裏的部門統一負責。曾任上海市建委副主任的馬雲安回憶道,“當時市裏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手頭都要負責幾個區的工作,每週固定時間接待,也稱為‘看門診’,下面的人排隊送圖紙,當場審不出的,要等上好些天。”

  這樣的工作效率,對上海的發展來説是一種掣肘。1984年起,市政府開始逐年向各區下放住宅規劃、房産、市政、環衛、園林管理、土地、環保及城市綜合開發等方面的部分事權,並明確職責分工,形成中心城區“市、區”兩級管理構架的雛形。

  1992年和1993年,市級管理權限進一步向區縣下放。如規劃管理方面,各區縣政府負責地區和路段的詳細規劃編制等。固定資産投資管理方面,區縣負責3000萬元以下項目和利用外資項目的審批。環保管理方面,區縣對轄區環境保護負責。

  1996年,上海進一步下放規劃、市政設施管理事權,並籌建街道綜合執法隊伍,逐步建立了上海中心城區“市、區”兩級政府,“市、區、街道”三級管理,郊區“市、區、鄉鎮”的“三級政府三級管理”模式,政府職能角色由“辦”轉為“管”。

  管理觸角延伸到基層

  從2005年開始,上海探索推廣城市網格化管理,形成了與“兩級政府、三級管理”相適應的管理體制。

  上海網格化管理的定位在於發現與監督,可以概括為“一支隊伍”、“一張網格”、“兩類對象”和“三大功能”:“一支隊伍”,即市、區、街鎮網格化綜合管理中心的監督員隊伍,通過日常巡查,履行發現問題、傳送信息、現場核實等職責;“一張網格”,即將監督員的巡視範圍劃分為一個個邊界清晰的網格狀區域,實現了公共區域的全覆蓋;“兩類對象”,即 “部件”和“事件”,監督員要巡查發現“部件”是否缺失、破損、毀壞,是否發生或存在“事件”類行為;“三大功能”,即發現問題、分派案件和監督處置的功能。  

  經過多年實踐,特別是世博會期間的運行考驗,目前,全市已構築了市、區、街鎮、村居四級網絡的管理工作機構和信息平臺,形成了“1+16+214+5902”城市綜合管理非緊急類監督指揮體系,即1個市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16個區網格化綜合管理中心、214個街鎮網格化管理中心、5902個居村工作站,具備了對本市公共空間範圍內城市管理問題從發現到處置實施監督指揮的能力,實現了城市常態長效管理的模式創新。

  2018年,按照城市管理精細化的工作要求,上海正以智慧化管理為手段和突破口,升級建設城市綜合管理信息平臺,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水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