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陸家嘴,巨幅電子屏海報滾動播放進口博覽會相關信息。本報記者葉辰亮攝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我國今年四場主場外交活動的收官之作,註定是個“不一般”的展會。11月5日至10日,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將舉辦一個相當於“小世博會”的國家貿易投資綜合展、一個展覽面積達27萬平方米的“進口版廣交會”企業商業展和一個各國政要、商界領袖等參加的“中國版達沃斯”虹橋國際經貿論壇,層次之高、規模之大,引來各方“不一般”的期待。
來自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的數據顯示,進口博覽會2800多家參展企業,涉及G20全部成員,覆蓋超過5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全球44個最不發達國家中也將有超過30個前來,簽約參展的企業達150多家。
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主席張松聲表示,進口博覽會將為中新貿易進一步發展提供新的增長動力,是新加坡企業拓展中國市場的難得機遇。借助這個平臺,新加坡企業可以在專業服務、高端裝備、消費電子、食品醫藥、教育旅遊、創新設計等領域更好地把握市場商機,為新加坡産品和服務找到更加廣闊的舞臺。
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社會研究所所長、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殷駿認為,進口博覽會除了帶來經貿、技術的交流,對於社會民生領域服務行業的轉型升級同樣有著重大意義。“進口博覽會將是個契機,在相關領域整建制、成系統地引進相關服務和産品,可以説是從1.0版的‘學過來’到2.0版的‘請進來’,繼而在更廣闊的服務領域實現互利共贏。”
在市政協日前舉辦的“全力以赴做好進口博覽會城市保障,放大溢出效應,推進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專題協商會上,政協委員們一致認為,上海要以舉辦進口博覽會為重大契機,主動對接,增強國際貿易中心核心功能,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市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徐建明表示,市政協今年開展了相關課題調研,建議把大虹橋地區打造成在亞太和全球具有影響力的國際貿易中心核心功能區。與此同時,打造永不落幕的進口博覽會,還應注重在法規、標準、導則和規範上形成常態機制,形成一整套法規、規章等,全面提升城市能級。
市綠化市容局政策法規處處長楊文悅關心的是,如何把籌辦進口博覽會過程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機制長效固化,“比如長三角區域污染防治協作機制,還有市容、景觀、綠化等方面的提升整治措施,未來有望進行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