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眾創空間發展白皮書》最新發佈:盈利水準有所提高 入駐企業“小而精”

2018-10-31 11:05:06|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為全面分析上海眾創空間的特色變化、發展趨勢,在10月30日召開的浦江創新論壇創業者分論壇上,2018年胡潤百富再次與上海市科委合作發佈《上海市眾創空間發展白皮書》,並在2018年“浦江創新論壇之創業者論壇”上首次發佈在線電子版。

  相較于《2017年上海市眾創空間發展白皮書》,今年白皮書進一步對眾創空間內入駐的企業團隊進行了統計分析,橫向比較了上海各區域對眾創空間不同的扶持政策,以及上海眾創空間相較于國外不同的生態體系、服務功能等。

  上海市眾創空間的數量在經歷了2015-2016年的爆炸式增長之後,2017年開始呈現“馬太效應”。隨著行業洗牌,資源逐漸向頭部企業聚集,最終將漸漸形成強者越強,弱者淘汰的局面。與2016年相比,2017年眾創空間300萬以上收入的佔比提高了16.2%,綜合服務收入佔比增加12.3%,這説明上海市眾創空間的盈利模式和水準有所提高。

  不過,目前大部分眾創空間仍存在專業人員和導師配備不足、幫助企業融資能力弱、依賴於政府資助而自身競爭力不足等方面的問題,未來亟需提高專業化運營水準,從而提高品牌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以實現可持續性盈利的經營模式。走進眾創空間,大部分入駐企業規模“小而精”,超過六成的創業團隊小于10人。其創業領域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先進製造三大高新技術領域。

  顯然,上海眾創空間的發展正在經歷由“量”到“質”轉變的關鍵時期。白皮書建議,未來上海市眾創空間的發展應打造全要素的共享孵化平臺,並結合上海市及其不同區域的産業結構特點,圍繞産業鏈的構建打造專業化的眾創空間,提高入駐企業的孵化效率和孵化品質。

  同時,上海市眾創空間需要積極探索可持續性盈利的商業模式,比如眾創空間可以借鑒Y Combinator的運營模式,初創企業以少量的股權換取眾創空間的孵化服務,一方面降低初創企業的成本,也激勵眾創空間更高效地幫助創業項目孵化,達到雙贏,另一方面成功的孵化項目也可以反哺眾創空間,從而逐漸形成一種正向的循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