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眾創空間激發百花齊放社群效應

2017-08-10 08:57:50|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滬上眾創空間數量今年將增三四成,並呈現邊淘汰邊增長趨勢 眾創空間激發百花齊放社群效應

  ■《關於本市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出臺以來,上海眾創空間發展駛上快車道,數量已經從最初的200多家增加到去年底的500多家,預計今年底還將增加三成至四成

  ■以社群作為價值傳遞、信用社交的窗口,形成低成本、高信任的流通渠道,申城眾創空間的“社群經濟”正在發育。上海眾創空間從量變走向質變,“社群效應”將成為體現眾創空間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指標———這不僅能提高創業企業的成活率,而且也是眾創空間向品牌化、專業化、國際化發展的一股動力

  “圖癢”創始人兼CEO尹飛這幾天成了焦點人物:在德必園區“國際社群節”一場創業項目融資路演中,他亮出一款以“工具+平臺”為理念的創意設計輕工具“圖癢”,受到投資人的關注。尹飛剛走下講臺,就被多位投資人團團圍住。

  一個處於孵化期的項目,一般只能靠往投資人信箱推送商業計劃書謀求關注,仿佛大海撈針。如今,創業者和投資人的關係顛了個倒,“投資人下沉了———只要有好項目,就一定會被發現。”尹飛將這種改變歸功於眾創空間的深耕式發展。

  經過幾年的發展,申城眾創空間已從量變走向質變。目前,百花齊放的社群效應通過資源聚集,將眾創空間裏發光的珍珠一顆顆拾起來。

  眾創空間數量仍在持續上升

  上海眾創空間數量還在持續上升。7月11日,氪空間上海田林社區在SVA越界創意産業園開業,總面積超過6000平方米;9月之前,氪空間在上海還有兩個眾創空間待開,一個位於浦東張江的傳奇廣場社區,另一個則位於徐家匯核心地段的徐家匯社區。

  今年新開業的眾創空間不止氪空間一家。飛馬旅將在普陀區開一個運動休閒主題的園區,德必今年在上海開業的園區超過10個。“目前滬上幾大品牌都有即將開業或正在籌備的項目,越來越多大型企業、成熟企業也願意把空間資源拿出來。經濟轉型過程中,存量空間改造是個大勢。”飛馬旅首席運營官周林古告訴記者,眾創空間的入駐企業不僅有小型創業公司,還包括自由職業者、大公司的獨立孵化項目,上海的“雙創”活力正在進一步被激發。

  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數據披露,截至今年初,我國眾創空間數量已超4200家,眾創空間服務的企業數量超過12萬家。在上海,《關於本市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出臺以來,上海眾創空間發展駛上快車道,數量已經從最初的200多家增加到去年底的500多家。

  周林古預計,到今年年底,滬上眾創空間數量還將增加三成至四成;未來兩三年內,眾創空間會形成“邊淘汰邊增長”趨勢,配合供給側改革深度發展。

  創業者更關注園區資源聚合能力

  氪空間上海田林社區是一棟三層聯合辦公樓,整體風格有點像學校:除了公用空間,一間間獨立辦公室緊湊排列,且絕大部分都是迷你辦公室,與最早一批眾創空間有了很大變化。

  “這已是我們一年之內第四次做空間設計升級了。”氪空間總裁鐘澍告訴記者,結合企業辦公、城市更新、産業發展等多維度需求,聯合辦公現階段的最佳産品模型是“1070原則”,即超過70%的空間為10人及以下需要的獨立辦公空間,共享區域則需超過總佔地面積15%。

  鐘澍認為,靠物理空間取勝的時代過去了,如今的創業者在選擇創業空間時越來越理性,除了必要的硬體設施外,他們更看重園區或者空間內的創業氛圍、資源整合能力等深度服務能力。

  現已入駐德必園區的企業“微約日曆”創始人王敏告訴記者,他在選擇眾創空間時有幾個“指標”:物理空間不是最重要的,公司也不缺投資機構,他更關注眾創空間過去舉辦過的一系列活動的品質,“對我們而言,需要的不是單純的錢,而是豐富的資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發展下去。”

  激活社群效應採擷創業“珍珠”

  不久前,“國際社群節活動周”在德必上海的30多家園區舉行,超過50個社群活動輪番登場:創業者連接資方的“國際創交會”;社群組織“來嗨”以活動為紐帶,提供的創業項目融資路演;以白領為主要攤主及服務對象的創意市集“818創意公社”……這些社群活動將入駐德必的分散在各區的數千家企業聚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輕公司生態圈”。

  “在德必園區,社群活動三天一小場、五天一大場。”一位前來參加活動的創業者告訴記者,他上個月剛參加了一場“德必靜安WE·天臺花園魔都市場PR趴”,這是一個“新銳派”市場人社群組織的活動,聚集了上百位滬上市場公關,根據公關群體集中爆發的需求,有針對性地討論時下熱門的“爆款”活動案例及經驗。

  以社群作為價值傳遞、信用社交的窗口,形成低成本、高信任的流通渠道,申城眾創空間的“社群經濟”正在發育。在飛馬旅,有一個名為“飛馬連營”的社群活動,每次活動都是人滿為患。積極性是如何調動的?原來,他們探索出一個“活動套餐”:用“一個大咖聚人氣、兩個小咖講幹貨、一輪路演出人才”的模式,把所有資源在兩個半小時內高效整合。據悉,這個社群活動已經成為張江園區的一項品牌活動。

  事實上,經過幾年的積澱,每個眾創空間都逐漸摸索出了一套適合自己的社群活動。周林古認為,上海眾創空間從量變走向質變,“社群效應”將成為體現眾創空間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指標———這不僅能提高創業企業的成活率,而且也是眾創空間向品牌化、專業化、國際化發展的一股動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