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江蘇文化周開幕

2018-11-01 11:01:14|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藝術節江蘇文化周昨拉開帷幕 將推出《運之河》等六台精彩演出

  原創大型歌劇《運之河》10月31日晚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上演,拉開了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江蘇文化周的帷幕。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周慧琳,中共江蘇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王燕文出席了江蘇文化周的開幕式。

  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江蘇文化周由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主辦,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承辦。

  10月31日至11月13日舉行的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江蘇文化周,共推出六台兼具地方特色、歷史底蘊和時代風采的作品。

  作為世界上開鑿最早、流程最長的運河,大運河在2014年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昨晚在本屆江蘇文化周推出的開幕演出歌劇《運之河》,其創作突顯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特色。該劇以歷史上隋煬帝、蕭後為主角,劇情圍繞大運河展開,以大運河的開掘、通航和隋唐的朝代更迭為主題,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主線,客觀藝術地還原、展現了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歷史故事。

  歌劇《運之河》創作于2014年,匯聚了高水準的歌劇主創力量。由著名作曲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唐建平作曲,著名編劇馮柏銘、馮必烈撰寫劇本,著名歌唱家殷秀梅、戴玉強主演,國家一級編導邢時苗執導。《運之河》的音樂採用了近現代作曲手法,以歌劇的藝術手段和江蘇民歌相融合,氣勢恢宏,舞美大氣,具有史詩氣質。該劇用西方歌劇形式來演繹東方故事,宣敘調、咏嘆調的大量呈現,將東方內核融合於西方作曲技巧之中。

  “意大利、德國、俄羅斯等國家形成的歌劇學派都和自己的民族音樂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用民族民歌的形式表達我們中國民族文化中的英雄人物,是很適合的。”著名作曲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唐建平昨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歌劇《運之河》不僅大量運用了西方作曲手段,也融入了《茉莉花》《拔根蘆柴花》等不少民歌元素。唐建平將戲曲民歌音樂比作藝術之“根”,在《運之河》中突出了江南音樂文化特色,展現了江南獨特的文化風韻。

  在接下來的半個月中,還有五台精彩劇目將一一呈現——包括中國首部高鐵題材話劇《復興號》;以雨花英烈為題材,講述烈士故事的話劇《雨花臺》;融合創新與傳統的江蘇地方戲曲蘇劇《國鼎魂》;以南京大屠殺為題材,展現人間大愛的舞劇《記憶深處》;以華彥鈞(瞎子阿炳)的坎坷一生為主線的六幕歌劇《二泉》。這些節目大多以江南文化獨特的地域元素,在國際視野下進行民族藝術的當代探索和世界表達。

  此外,這些來自江蘇的藝術作品還將登陸藝術節“藝術天空”和“藝術教育”兩大板塊。滬蘇兩地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脈相連,本屆藝術節舉辦的江蘇文化周系列活動將全面展示長三角地區深厚蓬勃的文化原創力,吸引更多觀眾關注長三角地區的舞臺藝術,領略長三角地區文化的深厚內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