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演奏家聯袂吹出婉轉鳥鳴

2018-11-02 16:05:20|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李玥

  原標題:上海民族樂團《共同家園》音樂會玩轉中西樂器,演繹“和”文化 中俄演奏家聯袂吹出婉轉鳥鳴

  來自俄羅斯奧西波夫民族樂團的4位男演奏家和來自上海民族樂團的6位女演奏家,用兩國傳統樂器合奏起一曲《相遇》。在俄羅斯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卡琳卡》熟悉的旋律中,俄羅斯三角琴和中國阮族樂器相遇了。一隻小小的鳥哨、一片普通的塑膠片,在兩國演奏家的口中發出婉轉動聽的鳥鳴。

  這是上海民族樂團原創新作《共同家園》昨日在排練廳裏展示的一個片段,音樂會將於11月5日、6日作為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目在上海大劇院首演。《共同家園》將海派民樂與五大洲多種代表性音樂有機融合,展現人類歷史變遷和文明的發展交融,呼籲全人類攜起手來共同建設一個開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地球家園。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一片普通的塑膠片(左)、一隻小小的鳥哨,在兩國演奏家的口中發出動聽的鳥鳴。蔣迪雯 攝

  以音樂為紐帶,構建命運共同體

  世界音樂如此豐富,各民族樂器如此繁多,如何取捨成為《共同家園》創作過程中的巨大挑戰。作曲家黃磊表示:“我們努力讓樂器和演奏家相互靠近,最終達到質感古老、聽感當代的意味。”

  《共同家園》由《萬物之源》《文明之光》《和合相諧》《共同家園》四個篇章構成,絕大多數作品都是原創首演。你能在一場音樂會中聽見神秘悠遠的極地之風、非洲鼓樂的生命吶喊、弗拉明戈的激情宣泄。中國民族樂器與南亞塔布拉鼓、愛爾蘭錫笛、西班牙吉他、俄羅斯三角琴、非洲鼓等世界民族樂器對話。

  為掌握維吾爾族樂器艾捷克和薩塔爾,上海民族樂團演奏家陳曉研和張佳偉隨時隨地帶著樂器,加緊排練。為適應來自南亞的塔布拉鼓,上海民族樂團打擊樂演奏家王音睿一度練得手腳抽筋。上海民族樂團團長羅小慈説:“《共同家園》的主題,如果用一個字表達,那就是‘和’。中國的‘和’文化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我們希望用音樂這種跨國界的藝術形式,通過音樂上的‘和’來體現建設人類共同家園的重要意義。”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與搖滾電音結合,民樂也很當代

  《共同家園》還打破慣用的器樂語言表達方式,將傳統樂器玩出新花樣。嗩吶演奏家胡晨韻曾有過與搖滾樂隊合作的經歷,這次除了搖滾外還融入了電子音樂,演出中不僅會吹傳統嗩吶,也會吹到亞美尼亞管。

  在《共同家園》音樂會上,作曲家譚盾的作品《風與鳥的密語》將首次以民族管弦樂的形式在申城上演。在這部作品的演繹中,手機成為樂手們特殊的樂器,他們會在演奏的過程中掏出手機播放錄好的鳥鳴聲。甚至觀眾也有可能參與其中,遵循指揮家的示意,依次將演出前下載好的鳥鳴聲播放出來,讓音樂廳變成一片森林。

  總導演劉文國介紹,這場音樂會還選用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研製的民族低音拉弦樂器。以往在民族管弦樂隊中,一直都是使用西洋低音提琴充當低音聲部。而如今,中國自己研製的低音拉弦樂器在音樂會上登臺亮相,可謂一大突破。

  從2016年在第十八屆上海國際藝術節首演的《海上生民樂》,到去年在第十九屆上海國際藝術節首演的《上海奧德賽·外灘故事》,再到即將在第二十屆上海國際藝術節首演的《共同家園》,上海民族樂團植根傳統,不斷創新,以當代氣質和國際表達,探索著民族音樂的未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