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之初在上海有這樣一個團體,中國歷史上許多為人稱道的人物如陳去病、高天梅、柳亞子、戴季陶、于右任、蘇曼殊、李叔同、郭沫若、陳望道等都是它的社員。作為見證近代上海社會變革的重要標誌,它形象地反映了近代上海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這,就是南社。
11月12日,“光前啟後——南社與近代上海社會變革”主題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揭幕,通過百餘件文獻史料和珍貴文物,集中呈現南社在革命鬥爭、輿論宣傳、教育興學等方面所做的貢獻。
創立於1909年的南社是辛亥革命前後最有影響力的革命文學社團,它為推翻封建統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輿論支撐,在革命鬥爭、輿論宣傳、辦報興學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推動近代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
上海是南社的主要活動中心。南社雅集前後18次,其中16次在上海舉行。據統計,南社社友籍貫屬今上海的有130多人,通訊地址為上海者300余人。南社先賢們在上海學習、工作、生活,他們詩詞明志、辦報興學,用激揚文字喚醒國人;他們引領風氣、甘於奉獻,為國家振興奔走出力;他們保存國學、堅守氣節,為中華民族留下寶貴文化遺産。透過歷史塵封的畫卷,南社人在各個領域光前啟後,留下諸多文化遺産和精神財富。
本次展覽分為“幾復風流振風騷”“辛亥朝陽倡共和”“風雨同舟創偉業”“海上流韻煥華章”四個展示部分。觀眾可以一睹姚光故居(上海南社紀念館)敦仁堂的內設場景,近距離欣賞到陳去病《南社雜佩》等名人手稿,柳亞子、楊了公、姚鹓雛、白蕉等書畫名家作品以及大量珍貴的史料照片。
展覽中,一份《南社雜佩》手稿引人關注。這是創始人之一陳去病手錄的南社社員通訊錄。據記載,1929年,南社二十週年紀念時,陳去病“拾舊歡而尋墜緒”,親筆分篇登錄已有資料的社員信息,目的“備自覽焉”。此次展出的《南社雜佩》,是南社二部社員通訊錄中最早且較為詳實的一部,南社另一創始人柳亞子晚年所著《南社紀略》中亦歸錄一部。這兩部通訊錄,是當代南社學研究的基礎史料、珍貴至寶。
而另一件《巢南雜著》手稿係陳去病政論文章彙編。其中,《所謂富豪者聽者,有心世道者亦聽者》一文,被學界認為是近代最早提出社會主義必將來到中國的預言之一。此次展出的手稿分裱上、下兩部,乃陳去病手謄遺稿,在其裝訂封題耑語中有“無用,不入集……”數句,意為不代表其文學述著,不歸編入自編之《巢南文集》。故後,柳亞子曾整理梓出《巢南雜著》,故諸頁均見“亞子眉批”書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