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挖掘世博演藝“寶藏” 助力“亞洲演藝之都”建設

2018-11-16 17:36:00|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分享到:

上海挖掘世博演藝“寶藏” 助力“亞洲演藝之都”建設

攝影:祖忠人

  隨著《2010中國上海世博會開閉幕式晚會》的高清影像在上海美琪大戲院公開放映,承載記憶的片段撲面而來。8年前,參觀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遊客印象最深的就是來自全球各地城市的文化演出。11月15日,“世博演藝資源開發利用活動”啟動,意味著上海開始重新發掘和整理世博演藝的珍貴寶藏,為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提供有力的服務和支持。與此同步,上海市民將可通過免費預約走進劇院,分享世博藝術,重溫“世博2010”。

  8年前的世博會,上海不僅是全球人類文明的舞臺,超過兩萬多場精彩的文化演藝活動,也讓它成為當時的“全球演藝中心”。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行的184天內,一共上演了1172台精彩節目,演出場次共計22925場,吸引觀眾3400萬人次。兩萬多場演出中,世界名團紛至遝來,既有費城交響樂團、英國國家芭蕾舞團,加拿大太陽馬戲團等國寶級藝術團體,也有獨具獨特文化記號的日本文樂木偶、非洲布隆迪大鼓表演等。“中國元素”也是當仁不讓,國內660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的756名傳承人的表演,讓人領略了中華文化的精深。

上海挖掘世博演藝“寶藏” 助力“亞洲演藝之都”建設

  歷經8年,這些世博演藝資源積澱成城市發展不可多得的“寶藏”。高品質演出的輪番登場,提升了國內演藝界對中國元素的提煉能力,對原創的打造能力,和國際團隊的融合創作也提升了自身的創新能力。世博會後,一批得到鍛鍊的複合型具有國際視野的文化演藝人才走上前臺,引進和推出了大量優秀演齣劇目。

  啟動儀式上,一些上海世博親歷者分享了世博會和他們的成長故事。上海歌舞團團長陳飛華談起舞劇《朱鹮》創作的靈感,就來自於世博會參觀以“朱鹮”為主題的日本館的經歷。“2010年10月的一天,我參觀了以‘朱鹮’為主題的日本館,被它的美麗、它的命運觸動。經過四年的打磨,2014年舞劇《朱鹮》上演,至今演出了兩百多場。”陳飛華説。世博會百名優秀志願者代表金晨表示,“我的前半生因為世博會選擇了現在這份行業,離舞臺很近,我的後半生想成為一位傑出的導演。”

  而從産業角度來看,上海組織對接國際優秀文化資源、匯聚全國優秀創意、整合上海文化行業優勢等能力也迅速得到提高,並形成了一個包括演藝資源國別文化研究等在內的、全國最全的國際演藝資源數據庫。作為世博會的後續效應,這些推動了上海演藝産業格局的整合和發展,為弘揚上海城市精神,推進文化品牌建設提供了基礎和借鑒。

  在上海“文創50條”明確提出打造亞洲演藝之都的背景下,豐厚的世博演藝“寶藏”尤顯珍貴。作為此次挖掘和整合計劃的開端,與世博演藝有關的視頻影像資料整理已經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陳雨人介紹,從今年開始到明年,每個月將推出不同的活動。12月上旬,主辦方將通過版權引進,放映俄羅斯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的3D版舞劇《胡桃夾子》。除了上海世博會重要的演藝資料外,2016至2018年柏林愛樂樂團新年音樂會、郎朗:皇家阿爾伯特音樂會、美國坦格伍德音樂節75週年紀念音樂會、譚盾歌劇《秦始皇》、加拿大太陽馬戲等經典作品,計劃明年將陸續在美琪大戲院放映。

  為了更好地體現活動的公益性和惠民性,世博演藝資源開發利用活動將與“文化上海雲”合作,通過預約制免費向廣大市民開放。主辦方還通過專家導賞為活動額外加料——以“演藝+”的形式,講述臺前幕後、講解藝術門道、趣談藝術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