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會診舞臺劇《最後一頭戰象》:能不能讓嘎羧開口説話

2018-11-16 09:24:25|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從沈石溪所著的兒童讀物,到首次試水的大型闔家歡舞臺劇,本月初剛剛進行首演的《最後一頭戰象》(以下簡稱《戰象》)賺足了眼球,不僅巡演邀約紛至遝來,前兩天主角嘎羧還登上了雙十一晚會與張藝興同框,讓更多電視機前的觀眾和網友關注到了這頭新“偶象”。日前,十余名業內專家領導匯聚在藝海大廈進行了一場《戰象》創作研討會,為作品把脈,讓《戰象》可以在未來的打磨中越來越好。

專家會診舞臺劇《最後一頭戰象》:能不能讓嘎羧開口説話

圖説:舞臺劇《最後一頭戰象》劇照 官方圖

  肯定:舞臺技術革命的里程碑

  上海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沈偉民説:“看完《戰象》後我沒想到自己可以那樣的激動、興奮,可以説是這段時間以來最能夠讓我激動的作品。”他用了“以偶傳情、以情傳偶、情情相依、感動人心”4個詞來形容《戰象》,認為這是近幾年上海戲劇舞臺上十分難得的用心、用情、用力的戲劇作品。上海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劉文國和上海市文化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酈國義將小説原著反復看了好幾遍,劉文國還把《戰象》的電影版和動畫版都找出來看了一遍,認為舞臺劇版的《戰象》改編得相當成功,非常值得肯定。

  首演當天恰逢第六屆上海國際木偶藝術節開幕,國內木偶劇團反復找上海木偶劇團團長何筱瓊確認,何筱瓊一次次地表示,嘎羧真的是劇團自己獨立研發的。國際木偶聯會秘書長副主席凱倫·史密斯看完演出後十分震驚,對何筱瓊説,如果《戰象》參評本屆木偶節,要把所有的獎全部給它。

專家會診舞臺劇《最後一頭戰象》:能不能讓嘎羧開口説話

圖説:舞臺劇《最後一頭戰象》劇照 官方圖

  建議:象應該成為真正主角

  劇中,少年波農丁與嘎羧的第一次相遇,是從波農丁幫嘎羧拔去腳掌上的釘子開始的,這本不是原著裏的情節,是主創從另外一個故事中改編而來。這樣的改動得到了酈國義的認可,認為這展現出了象與人從小就産生的情感聯繫。但在作品的後半部分,倒賣象牙私自捕捉野生大象的扎卡佔據了不少篇幅,幾位專家都建議這一部分情節可以縮減,讓人與象、象與象之間的故事可以更多地展現,例如,波農丁和小象相處時的友愛,和青年象相處時感受到的忠誠,和老年象相處時的親密無間。

  在整個劇的節奏上,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認為,情節開頭進入得太慢,結尾也有些冗余,接近尾聲的情節裏,戰象在炮火中緩緩倒下,演員和現場募集的觀眾靜靜地趴在嘎羧的身邊,讓人覺得這就已經是結局了,結果後來又來了一段小波農丁與小象抒情的片段。其實全劇在臥倒那一刻結束,反而可以留給觀眾想像回味。黃昌勇説:“情節集中一些,就可以把戰象的動物性和人性通過它與人類的情感關係切換到家國情懷,主題也會更突出。”這個瞬間如果有一首能讓人記住的主題歌,效果會更好。

專家會診舞臺劇《最後一頭戰象》:能不能讓嘎羧開口説話

圖説:舞臺劇《最後一頭戰象》劇照 官方圖

  爭議:象偶能説話嗎?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毛時安提出,一頭孤獨的象,在世上活了40年,它身邊那些當年的夥伴都離開了它。嘎羧的內心需要一些表達,甚至可以擬人化,可以有大段的內心獨白,可以讓它在舞臺上行走,最後走到舞臺當中,讓它眼睛裏有淚水一點一點下來。而當80多頭戰象犧牲後,毛時安認為嘎羧應該有哀悼的感覺和反應,比如波農丁怎麼拉它都不回去,這些才是作品可以打動人的細節。黃昌勇則馬上提出,自己不贊成大象説話,大象可以有表達,但絕對不能説話,一説話就變成工具而不是角色了。

  《戰象》的導演何念表示,專家們希望讓大象開口,其實是想讓大象更多地傳達自己的情感。“我們在之後的修改過程中可以多找一些表現的方式,除了鼻子、眼睛、耳朵以外,其實大象的叫聲也是很重要的。目前大象的發聲裝置只是通過劇場的擴音喇叭傳遞,以後可能會在象偶內部增加發聲方式,傳遞不一樣的情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