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滬渝優秀群文作品展演在文化廣場舉行

2018-11-27 16:26:50|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百姓講自己的故事為時代存照

 京津滬渝優秀群文作品展演在文化廣場舉行

  配樂詩朗誦《春風,你可聽見我的心跳》。本報記者蔣迪雯攝

  40年前的一場大變革,讓中國這艘破冰的航船在春潮裏起錨升帆。2018上海市民文化節主題展示暨京津滬渝優秀群文作品展演昨天在文化廣場舉行,近2000名各項賽事百強代表齊聚一堂,用市民的故事為時代存照。

  打破認知的白領廣場舞

  展演分廣場舞、新詩創作大賽及京津滬渝優秀群文作品展等板塊,濃縮了本年度上海市民文化節各項賽事精華。

  舞臺上,剛從北京參加全國展演歸來的長寧儒雁飛白領團隊活力亮相。她們身著銀色衣褲,頭束髮帶,腳穿電光小白鞋,用一曲活力四射的《超級舞林》打破了觀眾對廣場舞的既有認知。“我們由各行各業的職業女性組成,平均年齡35歲,絕大多數人沒有舞蹈基礎,平時忙於家庭、工作、孩子教育等。在團隊裏大家互幫互助,通過舞蹈實現了藝術上的夢想。”創始人姜為民説。《超級舞林》給人的感覺和一般的廣場舞不一樣,配樂選用電影《沒完沒了》的推廣曲,在此基礎上融入《打靶歸來》《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紅星閃閃》等曲調,渲染出強烈的時代感。

  打開顧村只要一首詩

  2018年“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新詩創作大賽近日落幕,共徵集詩作1962首,最終精選出的100首優秀詩作匯集成《風從浦江來》一書。展演現場,由市民創作的優秀詩歌以配樂朗誦等形式呈現于舞臺。

  打開顧村只要一首詩。顧村詩社現有成員五六十人,在上海頗有名氣。年近七旬的呂建敏是其中一員,她為顧村創作的詩歌《顧村,我的第二故鄉》,榮獲新詩創作大賽百強。“詩社成立於2007年,一個月兩次活動,有創作采風、老師點評、專家講座、互相交流等環節,每次活動都會有超半數成員參加。”她説,自己從小就喜歡寫詩,退休後加入詩社,總算圓夢了。呂建敏親眼目睹了顧村的變化,此次大賽,她一連寫了三首“顧村人的詩歌”,講顧村的環境面貌、顧村人的時代腳步以及顧村先進人物的事跡。顧村詩社中還有十多位成員入圍這次大賽百強。

  備戰群星獎,京津滬渝上演群英會

  北京、天津、重慶、上海的市民文化隊伍上演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群英會”。展演的大多數作品,都將參加明年群星獎角逐。

  來自北京的歌伴舞《青衣北京》,巧妙地把北京和京劇青衣揉二為一,在傳統與現代交織的舞臺上,北京的城市特點被展現得淋漓盡致。“佔座”是大學校園的普遍現象,重慶小品《佔座》通過某大學圖書館椅子的視角,以不同時期的三對大學生的畢業選擇為切入點,用擬人的方式展現了時代軌跡。展演的作品大多源自普通市民的創作。“群文創作和專業創作最大的區別,在於如何讓百姓講百姓的故事。”上海市群藝館館長蕭燁瓔認為,“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來自生活的故事昇華,形成價值共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