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納,一個讓中國汽車愛好者魂牽夢縈的名字。35年前的春天,國內首輛桑塔納在嘉定安亭的一處舊廠房裏由工人手工組裝完畢,這款方頭方腦的汽車很快風靡全國。如今在同一片區域,平均時速205千米、最高允許時速327千米的“上”字形F1賽道上每年都可聽到“陸上最強”的發動機轟鳴;在附近的部分路段上,過往的人們則已對能識別紅綠燈並停車、識別車道並轉彎的自動駕駛汽車習以為常。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衛星上天后反復播送《東方紅》樂曲,這臺播放樂曲的設備就是由當時位於嘉定的上海科學儀器廠生産的。如今嘉定再度和衛星事業結緣,不久前剛剛上天的“嘉定一號”是我國首個低軌通信衛星星座“翔雲”的首發星,由落戶嘉定南翔的上海歐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而成。“把衛星起名為‘嘉定一號’,是一種回饋和感謝。”企業方表示。
上海西北部的嘉定區,見證了中國科技創新發展的“傳統”和“現代”,發展歷程中深埋了“科創基因”。“60年前的1958年,嘉定被確定為上海科學衛星城。今天的嘉定,是一座融合了科技+人才+産業新高地的創新活力之城。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嘉定都會與兄弟城市共同聯動,讓科技創新高度、速度和濃度進一步提質增效。”嘉定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嘉定將聚焦積體電路及物聯網、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智慧化、高性能醫療設備及精準醫療、智慧製造及機器人四大新興産業,進一步通過政策導向、産學研合作對接、平台資源共享、集群協同創新、氛圍營造等舉措,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産業轉型升級,積極推動長三角科技創新一體化發展呈現新局面。
破解“錢如何變紙”與“紙如何變錢”兩大難題
如何吸引科研院所落戶,提供有針對性的政策扶持,助力他們出更多成果?院所成果難以走出“象牙塔”,政府部門如何推一把?在科技創新産業化的過程中,嘉定區力求破解“錢如何變紙”和“紙如何變錢”這兩大難題。為構建“錢—紙—錢”創新生態圈,嘉定探索科創院地合作的新模式,新建了院地合作共同推進嘉定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厘清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等的角色定位:院所、高校等是創新主體,政府是“後勤部長”,要做好人才服務、政策扶持等工作,全力推動科技成果産業化,把自主創新成果轉化成地區綜合競爭力。
在2016年的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上,嘉定區正式發佈了科技創新核心功能區建設規劃,總面積近20平方公里。科技創新核心功能區涉及菊園新區、徐行鎮西部和嘉定工業區部分區域。在土地供應已經達到“天花板”的情況下,嘉定區全新規劃總面積近20平方公里的科技創新核心功能區,靠的是長遠戰略眼光。從2007年起,為推動科研院所回遷嘉定發展,嘉定通過各種渠道籌措了1800畝土地,並通過科研用地的方式進行劃撥,在發展空間上大力支持科研院所。按照嘉定土地價格折算,這些土地的價格至少得200億元。不過,這200億元機會成本“花”得很值,一些曾因各種因素出走的科研“國家隊”如今紛紛“回嘉”。
如今,嘉定已形成“十一所三中心二基地”的國家級科研院所和七所高校的集聚規模,還有汽車風洞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這為區域産業轉型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嘉定致力於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通過科技與産業的緊密融合,不斷提升産業發展綜合實力,有力助推地區經濟發展。
自2015年以來,嘉定已連續實施兩輪科創中心三年行動計劃,每年推動建設了40個科創中心重點項目,並建成啟用了嘉定創新創業大廈,形成了一批集應用研究、工程服務、産業孵化為一體的創新功能性平臺,建立了多個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使科技較好地支撐了産業發展。至2017年末,嘉定共建成市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75家,其中國家級6家(含國家級分中心),高新技術企業825家,總量均名列全市前茅。
科研院所和市場、企業對接不緊密、成果難以走出“象牙塔”。為有效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嘉定區圍繞産業需求導向,堅持産學研用協同創新發展模式,打造“專項規劃引導——院所創新突破——企業轉化應用——特色園區承載——産業基金支撐——創新人才驅動——政府精準服務”的科技成果轉化“自循環”。通過院地合作,嘉定為産學研用協同創新提供了廣闊平臺,為不少科研成果找到了“婆家”,同時也幫助大量陷入發展瓶頸的企業獲得了科技支持。近年來,國內首條8英寸MEMS研發中試線、首臺國産化質子治療裝置等一批重大科技項目紛紛開工建設。
“科創成果産業化很不容易,多因素環環相扣、綜合作用,才能實現飛躍。我們通過深化院地合作,努力把自主創新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産業活動,轉化成品牌産品、企業利潤,轉化成地區綜合競爭力。”嘉定區領導表示。
“科創基因”助力打造創新成果轉化地
嘉定是老牌科技城,同時又是老牌汽車城。“科創基因”對於産業轉型發展的助推作用,在汽車産業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1958年,上海第一輛鳳凰牌轎車在嘉定誕生;1984年,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轎車企業——上海大眾落戶安亭;新世紀初,上海國際汽車城落子嘉定……改革開放以來,嘉定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重要原因便是和汽車産業結緣,“汽車基因”深深根植于嘉定的發展脈絡。
早在1993年,位於嘉定的上海大眾年産轎車就突破了10萬輛,佔當時國産轎車産量半壁江山,國産化率超八成。“因車而興、因車而名”的嘉定,以其開放的發展理念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一批國際知名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前來投資設廠,德爾福派克、大陸泰密克等龍頭企業集聚。“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級汽車産業中心”,這句話被寫進了嘉定區2035總規裏。目前,300多家整車和零部件企業、6個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100多家汽車相關研發機構、3萬多名汽車專業人才集聚嘉定,汽車産業已是嘉定的特強産業。
不過,“世界級汽車産業中心”考量的不僅是傳統汽車製造産業集聚度,更看重是否能融入、引領汽車産業“低碳化、智慧化、網聯化、共享化”變革。如今,智慧網聯技術、新能源方案、新商業模式的興起,又給嘉定汽車産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近年來,嘉定汽車産業正在從“秀肌肉”向“秀智慧”轉變。2015年,投資15億元建成的汽車·創新港投入使用,聚焦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領域的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2016年6月,由工信部批准的國內第一個“國家智慧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範區”封閉測試區在嘉定啟動。該封閉測試區擁有豐富的測試功能場景和通訊技術,可為無人駕駛、自動駕駛和V2X網聯汽車(即“Vehicle to X”,指車對外界的信息交換)提供數十種場景的測試及演示。
今年3月,全國首張無人駕駛測試牌照在嘉定發出,嘉定還在安亭率先劃定了安全性高、風險等級低的智慧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開創了全國先例。如今,嘉定已有11.1公里開放測試道路,推進乘用車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測試。“只有通過大量道路測試,自動駕駛汽車才能不斷完善工藝和技術,開放路測讓自動駕駛技術和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近。”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戰略與業務規劃部主任工程師李霖説。
新能源汽車産業方面,最近落戶嘉定的車企也動作頻頻:上汽大眾MEB電動車項目在安亭建設新生産基地;造車新勢力中的“黑馬”、研發中心位於嘉定的電咖汽車長續航力車型EV10Pro300已在上海啟動預售……嘉定汽車製造目前聚焦新能源汽車“三電”(電池、電機、電控)系統,引入了30多家行業龍頭企業,新能源車核心産業鏈逐漸形成。
“科創基因”對於産業發展的助推,不只體現在汽車産業上。利用科研院所集聚、産業化空間廣闊、産業鏈配套完善的優勢,嘉定致力於提升“紙變錢”的能力,如今科研院所在嘉定落地轉化的科技型企業近300家。做核安全檢測的新漫、做鐳射雷達的禾賽、做燃氣輪機的和蘭透平,這些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企業都在嘉定生根落戶,這些創新企業都屬於嘉定重點發展的四大新興産業集群。
年輕的“聯影醫療”是嘉定四大新興産業領域的一家“明星”企業,成立7年來,聯影在國內PET-CT和中高端DR市場的産品份額已位居頭把交椅,並叩開了英國、日本等海外市場的大門。目前聯影已成功完成A輪33.33億元融資,這是目前為止中國醫療設備行業最大單筆私募融資。此外,上海新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上海明匠智慧系統有限公司等四大新興産業企業均已在行業內站穩領先地位。
目前,嘉定區內高校、科研院所共有93個公共服務平臺面向企業開放,向包括車企、新興産業企業在內的各類製造業企業提供優質的技術對接、産品試驗、檢驗測試等平臺。今年1-9月,嘉定區企業專利申請量10384件、授權量7390件,同比分別增長19%和35.2%,自主研發創新能力不斷增強。1-10月,嘉定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35.5億元,同比增長107.6%。截至目前,嘉定有高新技術企業825家,佔上海市的11%以上,有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207家次,建成各類企業技術中心256家。
産業轉型的“精準度”,嘉定用數據説話。去年,全區戰略性新興産業實現工業總産值943.1億元,同比增長17.2%;四大新興産業規模以上産值達372.7億元,增幅達26.7%。今年1-10月,嘉定戰略性新興産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産值857.7億元,可比增長10.2%;四大新興産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産值367.2億元,同比增長22.5%。“翻譯”一下這些數據,就是實體經濟中越核心的部分、科技含量越高的部分增長得越快。
2017年,嘉定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達到5919.9億元,佔全市比重17.4%,在“十二五”末15.8%的基礎上提升1.6個百分點,總量規模穩居全市第二。2018年1-10月,全區規模工業再次呈現健康有序發展態勢,産業增速保持4.2%增長,製造業大區地位鞏固。
科創助推産業轉型發展,也提高了嘉定的“經濟密度”。去年,嘉定全區11個産業園區平均産出率162億元/平方公里,遠超全市標準。其中,汽車城零部件配套工業園區、嘉定工業區每平方公里産出分別達282億元和122億元,均為全市前列。
全方位服務,讓企業院校成為新的創新技術策源地
科技創新,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為讓創新主體心無旁騖從事研發,嘉定區提供了細緻貼心的全方位服務。
總建築面積約2.1萬平方米,共17層,裏面除了有11層創新創業單位入駐區域外,還有提供培訓的“雙創學院”、打通資本與雙創對接通道的“天使投資人中心”、可進行項目路演的“雙創活動中心”、匯集多個政府服務窗口的“雙創服務大廳”等,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雙創服務——去年9月,嘉定創新創業大廈在全國雙創活動週期間正式啟用。在這棟樓裏,雙創全流程中的難題可“一站式解決”。
嘉定創新創業大廈位於嘉定菊園新區平城路1055號,靠近陳家山路,毗鄰軌道交通11號線嘉定北站,交通便利。一層為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匯集嘉定區科委、經委、人社局、住房發展公司等政務窗口,以及財稅金融、知識産權、商標法務等仲介機構服務窗口組成辦事大廳。二、三層為創新創業展示中心,集中展示嘉定區科技創新發展的歷史、成就和規劃。四層是創新創業活動中心,為各類雙創培訓、會議、路演等活動提供解決方案。十六層是雙創學院,為雙創企業提供股權架構、公司治理結構、投融資、輔導上市等培訓,每年提供12次免費課程,還為科技工作者提供創新方法培訓。十七層是天使投資人中心,集聚國內外眾多創投機構,投資人可在此單獨約見創業者。其餘樓層則為創新創業孵化聚集區。
以創新創業大廈為核心,嘉定區還在周邊打造了一個“雙創街區”,街區將和大廈同時啟用。該項目由嘉定區政府聯合清華控股戰略功能平臺——清控科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北京雙創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街區內配備了雙創人才公寓、創客咖啡館、超市、健身房等商務及生活配套設施,以街區形態匯聚清華雙創資源,發揮嘉定科技創新資源富集、科研院所集聚、産業化空間廣闊、産業鏈配套完善的優勢,將打造成嘉定科創新地標。全國雙創活動週期間,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嘉定分中心、上海青年創新創業學院嘉定分院、清控嘉定創客學院、天使投資人中心等首批入駐機構集中揭牌。“‘雙創大廈’、‘雙創街區’啟用後,通過建立符合創新規律的科技創新服務機制,有助於科技成果更快更好轉化為生産力和地區綜合競爭力。”嘉定區領導表示。
為促進四大新興産業企業發展,嘉定區從加大項目引進和企業培育力度、支持企業改造提升和産品示範應用等方面對相關企業加以扶持。根據嘉定區《進一步加快産業轉型推動四大産業集群創新發展若干政策》,嘉定對新引進的註冊資本超過5000萬美元的外資項目或5億元人民幣以上的內資項目,按照一企一策優先安排産業用地、專項資助和人才激勵政策;對於四大産業集群的産業化項目,達到市級戰略性新興産業扶持要求的,經認定按照企業投資額的一定比例給予扶持;經認定新引進的重點企業,購買區內土地用於生産、辦公的,對徵收的土地出讓金視其對區貢獻給予獎勵,最高1000萬元。
嘉定還推出了四大産業政策扶持項目,今年有17家企業申報項目26個,經評審認定9個企業的15個項目獲得扶持資格,如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務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技術中心、知識産權貫標體系、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項目。總扶持資金380余萬元,支持方式為無償資助,除有特殊撥付進程限定外,這些項目扶持資金將於近期發放。
人才政策方面,為讓更多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嘉定從今年開始以五年為項目週期分批分期實施“青年英才開發計劃”,每年遴選20名左右青年英才和20個左右創新項目重點扶持、跟蹤培養,到2023年力爭培養一支100人左右的高素質青年英才隊伍,帶動實施100個左右重大創新項目。嘉定青年英才分創新創業、經營管理、技術研發、應用技能、社會治理等類型,具有突出專業水準和發展潛力的青年英才可獲最高10萬元項目資助。今年6月,嘉定區召開人才工作大會併發布《關於實施“雙高”人才計劃,加快推進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建設的若干意見》(下簡稱“意見”),再次吹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號角。根據“意見”,到2020年,嘉定全區人才總量力爭達40萬名,人才資本貢獻率力爭達60%。所謂“雙高”人才,是指嘉定區“建設産業人才高地、打造科創人才高峰”過程中需要的各類人才。截至2017年底,嘉定區人才總量達35.84萬,比2014年增加了8.85萬人,年均增幅超過8%。
以不久前剛剛成功發射的“嘉定一號”衛星為例,在“嘉定一號”背後不僅有研發人員的汗水和心血,也有相關政府部門的幫助和支持。2015年8月,上海歐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南翔的上海古猗園經濟城。公司入駐後,經濟城幫助落實了在南翔商務中心區昌輝大廈內1400余平方米的辦公場所,提供二年免租優惠政策。公司入駐前二年,由經濟城出資,免費提供18套配套設施齊全的公寓房,這兩年再給予數十萬元住房補貼,解決了近40位科技人才的住宿,還為25位科技人才申請了嘉定區創客客棧補貼。此外,經濟城還安排專人對人才公寓進行維修檢查、意見回訪,並協助辦理人才居住證。此外,南翔鎮還通過鎮人才綜合服務中心委託職業介紹部門為企業提供招聘渠道,同時委託第三方機構為企業代辦職稱相關事務。如今,公司先後已有2人被評為嘉定區青年領軍人才,有3人取得了嘉定精英人才服務銀卡,人才團隊日漸充實。
聚木成林,協同打造創新要素集散地
科技創新不能“關起門來自己搞”,而要借八方之力。嘉定作為上海的西北門戶,東接大虹橋商務區,西與江蘇昆山、太倉接壤,是長三角地區的重要節點城市。嘉定正積極深度對接長三角兄弟城市,在産業協同創新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其中,科創戰略協同發展是嘉定融入、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切入點。
今年5月21日下午,江蘇省蘇州市、上海市嘉定區聯合發佈《關於打造嘉定區、昆山市和太倉市協同創新核心圈行動方案》,蘇州市、嘉定區、昆山市、太倉市簽訂了《關於“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形成“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的基本格局,打造成為長三角更高品質一體化協同創新發展的示範區。到2020年,“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GDP總量將超80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將超20000億元,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不低於3.5%,綠化覆蓋率將達40%以上。
根據方案,“嘉昆太”三地將適時啟動協同創新核心圈規劃編制,産業發展、綜合交通、優化公共服務、生態治理、重點城鎮圈等各專項規劃也將啟動編制,加強規劃層面的統籌協調。依託“嘉昆太”雄厚的産業基礎、濃厚的創新氛圍、豐富的平臺載體和強大的人才總量,三地將搭建“嘉昆太”區域産學研用創新聯盟,積極推進創新主體的研發成果在共享平臺和載體上進行中試、孵化、進而推進産業化,同時聯合建設産業技術研究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區域創新服務中心等協同創新平臺,聯合創建一批科技企業孵化器等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三地將聚焦安亭汽車創新港與花橋國際商務城,嘉定工業區與太倉高新技術産業區、科教新城等區域連接點上的重點産業園區、特色小鎮,探索建立産業集群合作共建示範區。
除了和蘇州的聯動協同,嘉定還和溫州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今年7月,嘉定區與溫州市簽訂推進更高品質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多領域探索“空間折疊”,著力打造成為長三角更高品質一體化協同創新發展的示範樣板。根據協議,未來兩地將在科技創新、産業合作等領域開展合作。雙方將探索科技創新資源共用、平臺共建、成果共享,比如設立科技創新園區(基地),推進溫州行業龍頭骨幹企業、科技創新企業在嘉定設立研發中心,引導嘉定企業在溫州拓展生産基地,建立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共享合作機制,推動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等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在産業合作領域,雙方將引導兩地加快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産業為導向、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産業體系。比如突出溫州市汽摩配産業、電氣産業和嘉定區汽車製造業、智慧製造、電子信息的優勢,鼓勵兩地重點行業協會定期對接,推動新興産業合作發展。
11月15日下午,上海市嘉定區、浙江省溫州市召開推進更高品質發展戰略合作交流會,聯合發佈共同設立科技創新(研發)園、設立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示範區(嘉定工業區溫州園)、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基金等10大舉措,汽車産業鏈創新聯盟等12個合作項目集中簽約,雙方共同建設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深度融合示範區。
據了解,雙方將在嘉定共同設立科技創新(研發)園,把“産業飛地”提升拓展為深度融合示範區。溫州行業龍頭骨幹企業、科技創新企業可以來嘉定共享科技資源,汽車及零部件、智慧製造、電子信息等重點領域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可設立實驗室、研發中心、技術中心等。同時,雙方將在溫州共同設立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示範區(嘉定工業區溫州園),嘉定企業可以在溫州拓展生産基地,招商引資項目可以落戶溫州。在企業註冊、行政許可互認銜接、知識産權保護、信息共享等方面,雙方將打破行政區劃限制,探索建立跨區域發展合作機制和利益共享機制。科技成果展示交易方面,在溫州市創新券、嘉定區雙創券通用通兌的基礎上,雙方將進一步圍繞科技成果拍賣、技術産權交易、要素資源對接、知識産權交易,搭建常態化科技成果展示交易服務平臺,同時共同推動上海市、浙江省自貿試驗區可複製經驗進一步在兩地推廣共享。
“協同創新發展,需要各方立足自身特點通力合作,把‘發展蛋糕’做大,各方就能分得更大的一塊,有利於放大各地的優勢、彌補各地的劣勢,實現共贏共榮。”嘉定區領導表示。(文/茅冠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