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打響“視力保衛戰”:試點增加學生戶外活動時間

2018-11-27 11:06:20|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防近視“上海方案”守護青少年光明未來

  “以前中午路過教室,看見同學們要不趴著、要不奮筆疾書,小腦袋離課桌越來越近。現在教室裏幾乎空蕩蕩,操場上充滿了孩子的歡聲笑語。”這一年來,金山區廊下小學的老師們看見了校園裏的新變化。校外也有許多小變化——大街小巷的公交等候點,公益廣告上的大眼睛引人關注;公園裏,愛眼戶外音樂節讓家長帶領孩子一同唱出《愛眼歌》;手機裏,不僅可下載明眸App關注眼健康科普,阿基米德FM、喜馬拉雅FM等都推出愛眼宣教內容……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群體的眼健康問題愈發呈現低齡化、重度化趨勢。為此,今年8月國家八部門聯合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綜合施策全面防控青少年近視。在上海,這場“視力保衛戰”已打響。先行先試的青少年近視防控“上海方案”,正在用心守護一座城市未來的光明和希望。

  建327萬人次屈光發育數據庫

  國家權威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小學生視力不良率為45.7%、初中生為74.4%、高中生為83.3%、大學生為86.4%,其中近九成為近視,全國中小學生近視人數預估超過1億人。龐大的數據背後,是長期以來大眾對近視的誤讀與忽視。“近視不是病”的錯誤觀點讓“小眼鏡”越來越多,而這一點,早在12年前就引起了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專家們的關注。

  “近視不只是戴眼鏡生活這麼簡單,在門診中,我們碰到越來越多高度近視患者,發生黃斑變性、視網膜脫離等眼底病變的幾率高於普通人群,甚至最終導致失明。”市眼防中心黨委書記、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中心副主任鄒海東説。自2007年始,一院開始對改善青少年近視情況進行探索。教室燈光改造、課桌椅高度改造、課本紙張底色改造……一項項試驗陸續鋪開,可調研結果並不樂觀:學生近視情況並沒有明顯好轉。“我們發現,必須把本市青少年視力發育的變化摸清摸透,有足夠數據和檔案的支撐才能幫助我們找到科學的干預方法。”

  全國範圍內最大樣本數的青少年屈光發育檔案項目就此啟動。2011年至2013年,市防中心有序組織各區眼防機構、200余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52家定點醫療機構,對全市2000余所學校的109.7萬名4至18歲青少年的視力情況進行系統排摸。視力度數、屈光度、眼軸長度、是否佩戴眼鏡、鏡片度數等十余項數據構成了龐大的數據庫。屈光發育檔案截至2017年底,已累計獲得327萬人次的數據,為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提供紮實基礎。

  試點每天增40至80分鐘戶外時間

  光有檔案還不夠,採取進一步有效行動才是目的。2015年,市眼防中心近視團隊通過對屈光發育檔案及國內外文獻進行總結分析,提出每天至少1小時戶外活動可有效降低近視發生的風險。2016年起,全市8個區16所學校開始試點每天增加學生40至80分鐘的“目浴陽光”戶外活動時間干預項目。

  金山區金衛小學是首批加入干預項目的試點學校之一。副校長鄺穎頗為感慨,“從一開始老師們覺得‘多了件事’,到現在主動引導學生們參與課外鍛鍊,不僅孩子們收穫了快樂和健康,也讓我們對眼健康有了新認知。”2016年,學校一二年級的400余名學生加入干預項目,每天中午12時30分至13時10分,以體育運動為主的戶外活動代替了原本的補課和作業。她向記者展示了《金衛小學大課間活動指南》,降落傘、跳隔梯、我跑我快樂等一系列有趣的活動牢牢抓住了孩子們的心,“哪怕是下雨天,寬敞的走廊上也可供孩子們鍛鍊。”

  鄺穎坦言,繁重的學習任務曾讓大家擔心:每天在課間花這麼長時間“玩”,會不會影響學習?但老師們驚喜地發現,課外鍛鍊後,學生們在下午的學習效率反而更高了。更讓她感動的,是得到了所有學生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保護青少年視力是家長、老師和醫務人員共同的責任,我相信隨著未來更多學校和學生納入干預項目,孩子們的視力和學習效率都能得到提高。”

  金山區廊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衛醫師李小青這兩年來多了項任務:每週不定時入校督導學生們的戶外活動情況。今年初,孩子們戴上新裝備——由市眼防中心自主專利研發的智慧腕錶。“它內設陽光傳感磁條,能記錄戶外活動時長,如果有遺失損壞的情況,我會上報維修。”她告訴記者,孩子們的依從性很好,佩戴率達90%以上,“上次有個小姑娘舉高手臂給我展示螢幕上的葉子和花朵,這都是戶外活動時長達標後的小獎勵。”市眼防中心防治科副科長何鮮桂説,隨著首批干預項目推進,專家們也在加緊總結戶外活動干預近視的實踐成果。據透露,戶外活動時長確為近視防控的有效干預因素,明年可能將向社會公開發佈相關數據,形成適宜方案納入政策推廣。“近視防控將成為一種日常習慣,伴隨青少年成長。”

  近視防控可進行指標考核

  《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提出各年齡段到2030年近視率下降的明確指標,這真的可以實現嗎?“那時的高中生如今也才3歲,如果全社會都真正將近視防控重視起來,達成目標絕非難事。”鄒海東説,在一次公眾宣教中他曾向在場家長提問:為了成績100分導致孩子視力100度,你願意嗎?“許多家長都猶豫了,覺得100度的近視並不嚴重。我們如今做的一切,是希望能讓更多人摒棄這樣的觀念。”

  何鮮桂也談到一個誤區,“6至8歲的兒童應該是正視視力,因此在更小的時候,孩子應該有100度以上的遠視儲備,否則之後的近視可能性將變大。經專業監測後,家長應每年或每半年觀察孩子的動態數據,防患于未然。”

  今年上半年,市眼防中心推出明眸App,家長可通過支付寶驗證綁定孩子信息,及時查看歷年屈光發育檔案,同時還可通過App及時就近轉診至定點機構。靜安區大寧路小學學生家長章女士説,每晚空閒時都會翻閱App首頁的科普文章,“它成了連接我們和老師、醫生之間的紐帶。”

  鄒海東説,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必須成體系,“從建設屈光檔案等預防工作,到診療控制近視發展,再到社會宣教、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全球範圍內的協作,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如今,近視防控“上海方案”已被國家採納。他期望,隨著各項研究的進一步推進,衛生部門和教育部門更深入地融合,將近視防控作為強制性指標,納入學生體質等考核中,真正守護青少年的光明未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