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培養一個全國冠軍 普陀區居家就業培訓顯活力

2018-11-28 09:38:11|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陽光天地|兩年培養一個全國冠軍,普陀區居家就業培訓顯活力

  49歲的嚴素梅和她的家人從來沒有想到,有朝一日,她這樣一個文化程度不高、工作崗位也普普通通的低視力殘疾人能獲得全國冠軍的殊榮,捧著一尊獎盃和一疊證書從賽場飛回上海,帶給所有人一個驚喜。與嚴素梅一起學習竹編的殘疾人同學們也沒想到,有朝一日,“四川青神竹編”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在他們這些上海殘疾人的手中傳承,不僅學一門手藝、增一份收入,説不定將來還能成為非遺傳人,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但是,只要肯花苦工,這些“沒想到”都能成為現實。在普陀區殘疾人創業就業實訓基地,記者見到了剛載譽歸來的嚴素梅和她的同學們。大家圍在她身邊,聽她講解竹編技藝,各個熱情高漲,都希望自己能成為下一個嚴素梅。

兩年培養一個全國冠軍 普陀區居家就業培訓顯活力

圖説:嚴素梅(左四)正在實訓基地與殘疾人學員們交流竹編技巧。孫雲 攝

  居家就業培訓找準發力點

  普陀區殘疾人結緣竹編這門手藝始於2016年。針對一些殘疾人走出家門就業能力弱、就業願望低的現狀,普陀區殘聯積極開展居家就業培訓,通過技能培訓帶動就業,增加殘疾人收入,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和社會地位。正是在此背景下,兩項國家級非遺“四川青神竹編”和“金壇刻紙”成為普陀區殘聯開展居家就業培訓的抓手。

  從此,這些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和工匠精神的藝術品成為托起殘疾人居家就業和精神生活的載體。通過培訓和實訓,學員可以在實訓基地和自己家中,通過來料加工形式,為客戶提供竹編和金壇刻紙工藝品,以手養心,並獲得穩定收入。

  學員轉變觀念“我要學”

  起初,對這些手藝並不了解的殘疾人們報名積極性不高,普陀區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挨個跑街道,動員大家參加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親自授課的培訓。2016年底,第一期竹編培訓班順利開班,20余名學員中,既有聾人,也有智力殘疾等種類的殘疾人。

  為期三個月的課程結束後,出乎意料的是,學員們思想轉變不小,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紛紛提出希望能繼續學習,不願半途而廢。由此,第二期培訓在2017年應運而生,14名首期學員升入提高班,繼續磨煉指間的功夫。

  之後,普陀區殘聯又進一步建立了實訓基地,通過培訓帶動就業,現在,已經有兩名殘疾人簽約就業。殘疾人學員們日常編織出的竹藝作品也在展銷中走進了千家萬戶,既讓學員們增加一份收入,也讓更多人了解到殘疾人的心靈手巧。

兩年培養一個全國冠軍 普陀區居家就業培訓顯活力

圖説:嚴素梅與殘疾人學員們探討竹編技巧。張茜茜 攝

  兩年“磨”出一個全國冠軍

  從江蘇嫁到上海的嚴素梅是低視力殘疾人,愛人沈榮華是肢體殘疾人。兩年前,他們一起報名參加竹編培訓。上課前,他們以為竹編就是編編買菜的竹籃,第一次上課時,看到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程麗展示的竹編畫、杯套,一下子懵了:“我們能編出這樣的藝術品嗎?”下課後回到家,兩人看著手機裏的照片還在討論,這些竹絲是怎麼連接起來的。那時,他們感覺竹編與自己隔著十萬八千里的距離。

  然而,到了第一期培訓快結束的時候,嚴素梅已經找到了感覺。或許是因為之前做過裁縫,還在陽光基地編過串珠工藝品,手上的功夫有點基礎,所以,她很快入了門,到了參加第二期培訓的時候,已經能無師自通,找到編新花樣的竅門了。

  2017年,嚴素梅售出了第一件作品,這是一隻竹編葫蘆花瓶。提供來料加工和負責銷售的程麗老師把380元貨款全部給了她作為紀念和祝賀,晚上,嚴素梅一家人買了酒菜,慶祝這個零的突破。從此,嚴素梅更有信心了,從那時至今,在愛人承包家務、共同切磋的雙重支持下,她的手藝愈發精細,作品已經陸續售出數十件。

兩年培養一個全國冠軍 普陀區居家就業培訓顯活力

圖説:嚴素梅獲得全國殘疾人崗位精英職業技能競賽冠軍。張茜茜 攝

  實訓模式顯現活力

  11月初,全國殘疾人崗位精英職業技能競賽在河南鄭州舉行。第一次參賽的嚴素梅初生牛犢不怕虎,比比賽規定5小時的時間提前2小時,第一個完成了要求製作的雙菱形花紋杯套,速度比同樣參賽的輔導老師還要快,名副其實地獲得第一名,老師則屈居第二。

  嚴素梅拿回的這個全國大獎,不僅激勵了同學們更加投入到實訓中,也讓這個居家就業項目的未來更加清晰。據普陀區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殘疾人實訓學員們已經開始在更多的殘疾人、社區老人和學校中授課收徒,電商網店、工作室創業和非遺傳承等也在規劃中,居家就業實訓模式已顯現出時代活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