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標準加速升級補漏 助力監管平衡好創新和風控

2018-12-04 08:55:05|來源:新華社|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新華社電 近年來,金融科技迅猛發展,對金融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標準更好地支持金融治理,應對金融創新帶來的挑戰,成為金融標準化需要研究的課題。為此,人民銀行等部門一方面適應當下變化升級已有標準要求,另一方面查漏補缺加快推進相關標準建立,為高品質、風險可控的金融創新營造有利環境。

  “自金標委1991年成立至今,我國金融標準化事業總體上經歷了探索起步、快速發展、全面推進三個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表示,金融標準正在從專業技術向專業技術與金融治理相融合轉變。

  截至2018年11月,現行有效推薦性金融國家標準67項、金融行業標準242項。銀行營業網點服務規範、不宜流通人民幣規範、人民幣現金機具鑒別能力技術規範、金融消費者投訴分類及編碼規範、金融信息系統等級保護規範等金融國際標準、行業標準,在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障人民財産安全、確保金融信息系統和網絡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招行90%的業務是通過網絡完成的,所以網絡安全好壞直接關係到招行的存亡。”招商銀行信息技術部副總經理夏雷介紹,在招行網上銀行發展初期,只能靠自身技術能力與網絡駭客對抗。2012年央行發佈的網上銀行系統信息安全通用規範,對網銀系統安全的方方面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在規範的引導下,全行業的網銀系統安全水準得到了系統性提高。

  儘管如此,金融標準化仍存在諸多不足。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認為,金融標準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具體表現為國標、行標多,團標、企標少;技術標準多,産品標準少;標準品質不高,標準落地不夠;實施效果和國際化水準有待進一步提高。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佈的《中國金融科技應用與發展研究報告(2018)》稱,強化金融科技領域行業自律,促進監管和自律有機協調配合,是各國在平衡創新與風險、加強監管與市場溝通方面採取的較為普遍的做法。同時,各國對於標準在金融科技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日益形成共識。

  專家表示,現代金融治理對金融標準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標準需著眼當前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加快建立完善金融治理體系,強化金融標準供給,提升標準要求,做到防患于未然。

  雖然金融領域的國家標準已有不少,但全部是推薦標準,而非強制標準。根據標準化法,涉及生命和重大財産安全的應制定強制標準。人民銀行貨幣金銀局相關人士透露,正在積極推動在人民幣機具領域實現金融強制標準零的突破,進一步強化對現金機具管理的強制性與約束力。

  “在加強標準供給方面,要堅持標準為民,與人民財産安全密切相關的標準,如有缺漏,要抓緊補上。”李偉表示,隨著金融的發展,尤其是金融科技的興起,金融服務産品突破單一機構局限,設計、生産和銷售可由不同機構分擔,要穿透不同環節識別金融服務産品屬性,迫切需要標準化手段。

  對此,人民銀行表示,正在研製金融産品標準體系,希望通過標準手段,規範金融産品的設計、生産、銷售的全鏈條。人民銀行將推動金融企業開展産品標準“自我聲明”,要在産品説明上標注使用的何種標準。

  此外,人民銀行等部門還根據形勢變化,不斷提升標準要求,以便更適應新技術、新應用的發展。

  2017年網絡安全法正式實施,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標準相應升級到2.0版,金融行業的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標準2.0版也在制定過程中。中國金融電子化公司測試中心副主任唐輝介紹,新版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金融標準蓄勢待發,風險評估、安全監測、數據防護、災難備份等重點措施將全部納入等保制度,大數據中心、雲計算平臺、公眾服務平臺等將納入等級保護監管。

  業內人士認為,只有高標準才有高品質,金融創新高品質需要金融標準進一步發揮作用,成為推廣創新的橋梁和促進創新的保障。

  “金融標準和金融創新不是一對敵人,而是良師益友。”李偉表示,金融標準是平衡金融創新和金融風控的有效手段,加強金融治理重點領域的標準化建設,將有力支持金融業提高競爭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