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降溫 期待真正軟著陸

2018-12-04 08:55:11|來源:經濟日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從長遠來看,我們更願意看到一個平穩健康的房地産市場,而不是一個如脫韁野馬般快速奔跑,不知何時就會摔得粉身碎骨的市場

  我們應該堅定不移地解決好房地産市場問題,堅持因城施策,促進供求平衡,合理引導預期,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近來,一直被視為樓市風向標的北京房地産市場有了新情況,緊鄰北京地鐵10號線、銷售限價為每平方米66000元左右的豐台區某樓盤項目,首批300多套房源開盤10天后,仍然沒賣完,曾經最不愁賣的房子賣不出去了。

  從2017年春天至今,北京連續出臺眾多調控措施,樓市也逐漸從“過熱”走向“冷靜”。從目前來看,調控效果較為明顯,北京樓市總體降溫,並趨於平穩。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10月份北京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僅增長0.8%,二手房價格甚至出現了下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2%。

  值得注意的是,曾位居70個大中城市房價漲幅榜首位的廈門,如今房地産市場也降溫了。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份廈門新建商品住宅價格與上月相比下降0.1%,二手住宅價格與上月相比下降了0.9%,跌幅位居70個大中城市之首。

  北京新房開盤10天未賣完、廈門房價下跌等之所以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是因為人們對一線熱點城市買房要排隊、取得購房資格要託人找關係、“日光碟”比比皆是習以為常。在房價快速上漲的情況下,人們急於搭上這趟快車,生怕被落下。投資客買下十套八套、甚至包下一個單元的消息也並不鮮見。

  只有新房源上市被迅速搶光是樓市,慢慢銷售、細水長流就不是樓市了嗎?如今,隨著“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定位不斷深入人心,逐漸“冷靜”、日趨平穩的房地産市場才更加符合預期。從長遠來看,我們更願意看到一個平穩健康的房地産市場,而不是一個如脫韁野馬般快速奔跑,不知何時就會摔得粉身碎骨的市場。

  長久以來,住房的投機屬性一直在被無限放大。正如中國房地産業協會會長劉志峰所説,“買房就是投資”“買房就能賺錢”,住房幾乎成了金融機構和家庭優質的“理財産品”。這一現象,不僅加劇了房地産的供需矛盾,也抑制了科技創新和社會創業。投資房地産帶來的利潤要遠高於投資科技等産業,一些企業放棄研發創新而選擇房地産。

  同時,房地産行業的作用也被無限放大。地方政府習慣於依靠房地産這一“來得快”的工具拉動投資、刺激需求。劉志峰介紹説,土地出讓金、房地産稅收佔地方財政收入4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高達80%,房地産作用“一股獨大”。房地産對鋼鐵、水泥、建材、裝修、服務業等相關産業的拉動作用不可否認,但經濟增長的動力來自最終消費和生産率提高,房地産和相關産業的生産率水準要低於其他行業,房地産過快發展只會不斷增加整體經濟中低效率、低效能産業的比重,不僅無法促進經濟增長,反而會造成相關産業的産能過剩。

  因此,我們應該堅定不移地解決好房地産市場問題,堅持因城施策,促進供求平衡,合理引導預期,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樓市的確變了。然而,這個變化僅僅是開始,希望今後將過去腳下的“風火輪”取下,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平穩健康發展的軌道,進一步實現高品質的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亢 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