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烈士紀念館推文物資料研析會 首季有這四件

2018-12-06 10:01:05|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讓庫房中的文物變得觸手可及

龍華烈士紀念館推文物資料研析會 首季有這四件

圖片説明:《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淞滬抗日畫史》。(均資料)

龍華烈士紀念館推文物資料研析會 首季有這四件

圖片説明:呂士才使用過的顯微手術器械包。

  戴上白手套,翻開泛黃的紙張,原本珍藏在庫房中的文物第一次變得觸手可及。繼英雄烈士研究中心成立後,龍華烈士紀念館5日推出首季文物資料研析會,面向社會、高校,廣發英雄帖,邀請專家學者就館藏文物進行學術研究。首季文物包含1904年秋瑾主編的《白話》創刊號、《京漢工人流血記》《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淞滬抗日畫史》及呂士才使用過的顯微手術器械包。

  回歸博物館本源的探索與嘗試

  “每家紀念館都有自己的豐富館藏,文物史料如果只在庫房中,那就只是一件件物品。把館藏文物拿出來,面向館內外研究者,希望能更好地發揮革命文物的公共服務和社會教育作用。”龍華烈士紀念館館長薛峰説,文物研析會聚智聚力,引入外部研究力量,效果最終作用在紀念館的館藏文物上。據悉,研究隊伍由一名館外專家及一名館內助手組成,在挖掘文物價值的同時,培養紀念館的下一代研究群體。

  首季研析會以四件文物為主,其中,1904年秋瑾主編的《白話》創刊號是龍華烈士紀念館近階段徵集的重要文物之一,首次公開亮相。秋瑾是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白話》是秋瑾衝破封建束縛,自費東渡日本後創辦主編的月刊。她在創刊號中發表《演説的好處》《男女不平等的原因》等文章,字裏行間充滿女性解放的激情,對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李浩説,明年即將迎來“五四運動”100週年,白話文的推廣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白話》創刊號十分珍貴。“紀念館拿出文物供外界研究,是回歸博物館本源的一次探索與嘗試,文物要服務於社會。”

  將常態性推出文物資料研析會

  第二件文物《京漢工人流血記》是研究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珍貴史料。1923年2月初爆發大罷工,中共北方區委及勞動組合書記部重要負責人羅章龍親自領導,並在腥風血雨的日子裏寫下了10萬字的《京漢工人流血記》。

  一本保存完好的《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淞滬抗日畫史》也出現在研析會現場。此為民國21年第五軍抗日畫史編纂委員會編輯,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司令部印行刊物。畫史詳細記載了淞滬抗日全過程,紀實照片豐富,具有極高史料價值。“槍林彈雨中,戰地記者用鏡頭記錄了戰爭面貌,令人震撼,是非常完整的戰史。”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王錫榮希望從史料出發,研究淞滬會戰的相關人物和事件。

  呂士才是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的骨科主治醫生,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中不顧自身罹患癌症奔赴老山前線。在執行戰傷救治任務時,他曾連續17個小時為傷員動手術。手術隊凱旋後,他住進醫院,面對癌症威脅,依舊奉獻至最後一刻,在病床上審閱、修改了多份戰地救護經驗總結。1979年10月,呂士才因病去世,被批准為烈士。今年4月5日,呂士才烈士家屬將他生前使用過的顯微手術器械包捐贈給龍華烈士紀念館。據介紹,呂士才曾用這套手術器材在戰地實施多臺手術,甚至完成斷臂再植手術。此次,這件實物也作為重要館藏展出。

  據悉,研析成果報告會將於2個月後舉行。龍華烈士紀念館將常態性推出文物資料研析會,促進館藏文物資源的開放共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