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余文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根源在於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

2018-12-09 18:02:25|來源:上海證券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上證報訊(記者 張瓊斯)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余文建12月8日在2018第二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上表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根源在於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小微企業在傳統徵信裏是“薄檔案”群體,如果只使用傳統負債類數據,天然會産生首次獲得貸款難的問題。不過,海量的替代性數據能夠通過批量化使用,對傳統的徵信數據起到良好補充。

  余文建認為,數字技術的出現及其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深刻改變了普惠金融的發展方式,産生了顛覆性的影響,催生了“數字普惠金融”的概念。

  他透露説,認識到數字普惠金融巨大的潛力,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一直注重對數字普惠金融的研究,並且積極地在國際領域倡導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相關的討論和政策的制定。

  余文建指出,根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小微企業平均壽命在三年左右,平均在成立四年零四個月以後才能獲得首次貸款,然而小微企業一旦獲得首次貸款,隨後獲得第二次貸款的比例是76%,獲得四次以上貸款的比例是51%,後續融資的可得率比較高。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小微企業融資難實際上體現在首貸難。

  小微企業為什麼首貸難?余文建認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根源在於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因此金融機構需要依據徵信記錄進行信貸決策,而小微企業在傳統徵信裏是“薄檔案”群體,如果只使用傳統負債類數據,天然會産生首次獲得貸款難的問題。

  “隨著數字技術的廣泛運用,就産生了海量的替代性數據,這些數據能夠通過批量化的使用,對傳統的徵信數據起到良好的補充,幫助金融機構多維度地了解小微企業經營狀況,為信貸決策提供替代性數據,促使小微企業能夠獲得首次授信,産生初始信貸記錄和相應的還款記錄,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余文建説。

  不過,他也指出,目前在替代性數據應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比如,在支付類數據方面沒有開放共享。今年歐盟頒布了新支付服務指令(PSD2),啟動了支付類數據共享,而目前國內支付類數據還處於本機構內部相對封閉的狀態,難以充分應用於信貸決策。

  對此,余文建建議,借鑒近年來方興未艾的“開放銀行”的理念,同時借助於API等技術,探索推動支付結算數據在銀行機構之間與支付機構之間的共享。前期可以考慮選取部分金融機構探索進行“沙盒”試點,允許試點機構在客戶授權前提下,共享賬戶的支付結算數據。

  再比如,政務類信息比較分散。稅務、工商、海關、司法、社保、公安、環保等信息大都分散在不同平臺,查詢不便,採集和使用成本較高,同時缺乏標準化的格式和介面,不利於批量化和大規模使用。

  余文建建議,應加強跨部門協調,連接信息孤島,對各類替代性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逐步把一些公共數據整合到同一個平臺,降低不必要的重復成本。

  “在這方面,我們已經有了一個‘蘇州模式’,即地方政府建立了一個企業徵信公司,把70個公共部門的政務類數據集中起來,從最初只是提供基礎的徵信報告,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具有徵信評分、客戶篩選、宏觀分析等全方位服務能力的平臺。截至今年11月末,累計近2000家小微企業獲得了120多億元首貸資金,即第一次獲得銀行貸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