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音樂是治療心病安寧情緒的良方
孔祥東在解放健康講壇上演奏。賴鑫琳 攝
當鋼琴奏響,兩層樓的會場瞬間歸為安寧,全場700名觀眾一起靜靜聆聽著這奏響心靈的樂聲。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共同主辦的上海市健康大講壇暨第39屆解放健康講壇,昨天在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廳舉行。著名鋼琴家孔祥東和復旦大學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孫時進共同圍繞“音樂治療人生”這一主題進行分享,解讀音樂的力量。
音樂是心靈的創可貼
彈奏一段美妙鋼琴曲後,孔祥東向現場觀眾拋出一個問題:“開心是保持健康的良藥。可是如何讓自己開心?”他認為保持心情舒暢的方式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能打開心扉,張開耳朵,學會聆聽。音樂是什麼?從繁體字形上看,“樂(樂)”只比“藥(藥)”少一個草字頭,可見,音樂在某種程度上能起到藥物治療的作用。
音樂可以治療什麼?孔祥東認為,音樂可以幫助人們治療心病。音樂無法用語言形容,但卻是真實的存在。當人們出現焦慮、抑鬱的情緒而又無處可説時,音樂是最好的“朋友”。有研究表明,音樂對人的肢體、大腦都能通過共振來互動,這對健康有益。
有人問:“我不懂音樂怎麼辦?”孔祥東給出答案:音樂不是知識,它是生活的必需品。音樂可以帶給人希望、溫暖、撫慰、歡笑,甚至是憂愁。無論是古典樂,還是交響樂,或是流行樂,只需要去享受人類音樂所帶來的美好,不要試圖用過多的文字去分析音樂。
學習音樂就是學習如何去愛。孔祥東在講壇上邊演奏鋼琴邊演講,他呼籲大家發揮想像,在生活中去學習音樂。音樂是瀰漫的,音樂無處不在。在超市裏,收銀員可以用二維碼掃描器合奏美麗的樂曲,只要有心,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音樂的發聲體。心靈的創口需要用愛來癒合,而音樂就是心靈的創可貼。無論年齡、性別、國籍,音樂都是人們慰藉、安寧情緒的良方。
催眠能讓人自我覺醒
催眠不是神奇的現象,看似奇怪的表現都能找到現實的解釋。孫時進表示,有人認為自己五音不全,但從心理學角度來説,能説話就能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要善於用眼睛去發現其中的美好。催眠實則是一種覺醒,許多人呈現的潛力受到社會的影響,當社會告訴他們“不行”的時候,他們潛移默化地認為自己不行,而催眠正是解除社會帶給他們的“催眠”,讓他們能夠實現自我的覺醒。
在掌聲中,孫時進分別為現場舉手的觀眾和孔祥東完成了“人體成橋”的催眠實驗。當孔祥東等按照孫時進的口令進入催眠狀態後,可以呈現出頭和腳各搭在一把椅子上,而中間部分身體卻完全懸空成橋的狀態。此時,孫時進穩穩站立到被催眠者懸空部分的身體上。醒後,被催眠者均表示,自己當時意識是清醒的,但卻完全集中注意力去跟隨口令完成催眠實驗。孫時進表示,自己和被催眠者此時的注意力和想像力高度集中,它的成功其實在於人與人之間愛與信任的關係。
講壇現場還有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助理研究員、中級心理治療師劉樂,上海嘉會國際醫院醫生部主治醫生杜曉嵐等作為互動嘉賓分享音樂治療和心理康復的故事,為觀眾答疑解惑。本次講壇由市健康促進中心、上海師範大學承辦,上海新聞廣播《活到100歲》、徐匯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