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老師和上海老師8周“如影隨形” 學到“上海經驗”

2018-12-14 13:15:49|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老師和外國老師8周“如影隨形”

  13日上午,黃浦區啟秀實驗學校內,7所上海學校的校長、老師正和5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教學人員進行著熱烈的討論和交流。為期8周的赴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夥伴研修項目剛剛結束,而不同的文化差異和教育理念帶來劇烈的思想碰撞,總結和反思,促進雙方互相借鑒和提升。

  上海自2014年開展赴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夥伴研修項目以來,共有49所中方學校和8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參與,搭建了不出國門的國際交流平臺。中方學校由1名校級領導和2名骨幹教師組成一個團隊,赴一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開展夥伴研修,與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校長和教師形成“如影隨形”的夥伴關係。

  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表示,該項目將進一步推動中方研修團隊和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之間的中長期合作探索,同時服務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在上海辦好學,達成共建教育國際化學習交流平臺的合作雙贏。

  連續8周浸潤式體驗、學習

  五年來,上海美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每年都會迎來一批上海的老師進行浸潤式體驗、學習,如今已經共計有9所學校的27名老師在該校進行了浸潤式學習。

  今年前來的徐匯區梅園中學老師們對這8周豐富多彩的活動記憶猶新,“每週3天浸潤式學習、觀察、討論、思考和交流。我們還參加了學校的相關活動、全體教師的校本培訓和一次由學生策劃的倡議活動以及學校的家長會,很有收穫。”

  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就是服務於在滬工作的外籍人員的學校,他們的管理體系、課程體系、教材體系等都與各自國家完全相同,與中國的公辦學校有著較大的差別。而市教委也充分利用這些不出國門的國際資源,搭建本地學校與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交流學習的橋梁。

  在每次連續8周的時間裏,與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全方位、零距離的接觸,學習了解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辦學特色、管理實踐、領導風格、國際課程設置、教育教學活動、課外活動等,細緻觀察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校長的日常領導、管理行為和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以及學校的主要工作,在深刻感受與領悟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辦學思想、理念、制度、方法、管理、運行等各方面的基礎上,結合學習收穫和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推進自身學校發展的工作改進。項目也為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搭建了一個接觸了解上海、了解中國的平臺。

  一節道德課讓上海老師震撼

  上海日本人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一節“道德課”,給虹口區外國語一小校長王莉韻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們這裡的思想道德課,往往是老師講道理,學生聽,老師的觀點一亮出來,往往學生就會習慣性迎合;但他們的道德課很重視心靈教育,老師不發表任何觀點,不支持也不反駁,而是關注每個孩子的內心變化,讓他們在討論中進行自我教育。”王莉韻説。

  該校“關注每個孩子”的舉措,也讓王莉韻很有收穫,“我們也關注每個孩子的成長,但在具體做法上,這所學校仍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值得學習。”比如,國內的學校往往會挑選一些比較出色的學生進行學期末的彙報展示,但在日本人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所有學生都會上臺,展示自己閃光的一面;不僅如此,學校裏沒有“班幹部”,但有通過學生自願報名或抽籤擔任的“志願者”。此外,從課前準備到課後反思,所有人都有任務,每個學生都被鼓勵積極參與。不管是課堂教學還是各種活動,都貫穿了“不讓任何孩子掉隊”的理念,並且讓每個孩子充分認識自我,展示自我。

  王莉韻表示,儘管由於班級人數不同、課程設計不同,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關注到每個孩子”的做法不能照搬,但這種理念值得在辦學時借鑒和參考。

  外國老師學到“上海經驗”

  記者發現,隨著近年來上海教育的國際化、信息化建設,越來越多先進的國際理念進入了上海的課堂,越來越多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在課堂上使用,上海學校與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有了越來越多的“共同點”,而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也同上海學校在教學上相互借鑒,在文化上相互交融。

  上海市實驗學校黨委副書記陳慧2015年第一次去上海美國學校浸潤式學習時,被課堂裏各種隨手取用的電子教學設備吸引住了。每個教室裏都有一台iPad充電車,學生充電、取用、軟體升級非常方便,“他們的有些課程充分依託IT技術,數字化教學資源隨手可得,網絡支持力度也很大,教師利用數字化平臺進行課堂管理駕輕就熟。”

  研修歸來後沒多久,上實很快也配備了iPad充電車。“上海這兩年對校園信息化建設和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力度很大,電子教學設備不斷更新,網絡教學資源也越來越豐富,再加上老師們對新設備新技術的不斷鑽研,幾年前在美國學校課堂上被驚艷到的技術手段,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上海課堂。”

  上海美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這一項目負責人洪妍表示,“夥伴研修”讓美國學校的老師們也有機會學習到“上海經驗”,比如近年來華裔家長增加,該校的老師大多來自北美,上海老師們分享的與華裔家長溝通的經驗心得,對這些美國老師的教學開展很有幫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