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伯格:正確領導和高瞻遠矚 讓上海快速變革

2018-12-19 17:41:17|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編者按: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眾志成城、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大潮激蕩,中國人民書寫了發展的壯麗史詩。4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傳奇成就,一大批國際友人見證了中國打開國門的艱辛歷程,莫裏斯·格林伯格就是其中一位。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格林伯格作為“倡導並推動中外經貿合作和中美友好的企業家”,獲得了中國改革友誼獎章。

  1989年的金秋,滬西一棟賓館內,全球保險教父莫裏斯·格林伯格(Maurice Greenberg)、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與當時的上海市市長朱鎔基進行了一次會面。望著窗外,朱鎔基指著還是一片農田的浦東,告訴身旁的兩位外賓:幾年之後,浦東之上將矗立起一座城。“我以為他當時是在開玩笑。”格林伯格這樣回憶。但他後來意識到,朱鎔基的“預言”沒有錯:“正確領導和高瞻遠矚,為上海帶來了迅速的變革。”

  就是這一年,格林伯格應朱鎔基邀請,擔任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下稱“市長諮詢會”)首任主席。時隔近30年,在美國曼哈頓的史帶金融財團總部辦公室,格林伯格向記者講述了他的上海記憶。儘管已入鮐背之年,言語間,這位參加過諾曼底登陸戰的老兵依然充滿精氣神,不減軍人風采。

格林伯格:正確領導和高瞻遠矚 讓上海快速變革

圖片説明:美國史帶金融財團董事長兼CEO、AIG前董事長格林伯格在辦公室接受採訪

  為上海“群英會”貢獻智慧

  1989年10月9日,首次市長諮詢會(又稱預備會議)在上海西郊賓館舉行。當時上海經濟剛剛起步,上海謀劃建設世界級城市、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競爭的雙重挑戰日趨激烈,改革工作千頭萬緒,召開市長諮詢會也並無國際先例可循。但上海要做的,就是先人一步。時任市長朱鎔基採納了全國工商聯主席、中國國際經濟諮詢公司董事長經叔平“邀請國際上著名的企業家擔任顧問”的建議,最終請來了12名企業家,這些外賓個個“大有來頭”,除了全球保險教父格林伯格,還包括意大利菲亞特公司執行副總裁蓋洛博士、美國康地穀物公司總裁史德理博士等。

格林伯格:正確領導和高瞻遠矚 讓上海快速變革

圖片説明:格林伯格與朱鎔基。圖片來源:美國史帶金融財團

  如今回顧將近30年前的這個故事,依舊能感受到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初積極向外、求賢思進的誠懇。正如格林伯格所説:“市長諮詢會意義非凡。朱鎔基希望將更多外企聚集到上海,加快上海的發展步伐。會議成員對上海都有著濃厚的興趣,非常願意參與其中。”

  自1989年起,市長諮詢會一般于每年秋天召開,截至2017年末,與會的國際高參已增加到全球16個國家的39位成員和7位名譽成員,具有廣泛的行業背景,長期以來為上海市政府提供了多角度深層次的真知灼見。格林伯格也是多次前來上海,在諮詢會上提出有效建議。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市長諮詢會上,格林伯格高屋建瓴的一席話為上海指明瞭方向:逐步放開對貨幣的管制有益於上海成為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但現在不是最好的時機,不能操之過急。國際金融中心要求資金自由的流入、流出以及與本國貨幣的自由兌換。真正的國際化的金融中心無法在匯兌管制的情況下得到蓬勃的發展。

格林伯格:正確領導和高瞻遠矚 讓上海快速變革

圖片説明:2010年10月10日,格林伯格在市長諮詢會上作主題發言。

格林伯格:正確領導和高瞻遠矚 讓上海快速變革

圖片説明:2011年,市長諮詢會間隙,格林伯格接受媒體採訪。

  500人的會議規模,60%的外方嘉賓,可謂一場“群英會”:歷任主席從格林伯格到安永會計事務所主席馬克·溫伯格(Mark Weinberger),包括世界500強企業“掌門人”在內的跨國企業家都來為上海發展貢獻大計。

  市長諮詢會歷年議題的變化,是上海30年快速發展的縮影。30年,36個主題,從浦東開發開放到應對加入WTO,從城市規劃發展到國企改革,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到新形勢下上海全方位的對外改革開放,折射出上海由傳統的工商業城市向多功能中心城市轉變的軌跡。

格林伯格:正確領導和高瞻遠矚 讓上海快速變革

圖片説明:2015年市長諮詢會大會現場

  會議形式的變遷,也證明了上海與世界交流的開放態度。以往,會議一般以專家發言為主。從第15次諮詢會開始,會議採用國際流行的“小組討論”形式,市長、副市長和企業家圍坐在一起,暢所欲言中挖掘出無數真知灼見。

  堅信中國變革的步伐不會停歇

  首次市長諮詢會之後,格林伯格與朱鎔基一直保持著深厚友誼,對於朱鎔基帶領上海快速發展的遠見卓識和領導力,格林伯格頗為讚賞。後來,朱鎔基擔任國務院總理,為了幫助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格林伯格奔走于華盛頓和北京之間,倡議美國政府給予中國永久性最惠國待遇。他説,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中國不應被孤立,入世是必然,理應得到支持。

格林伯格:正確領導和高瞻遠矚 讓上海快速變革

圖片説明:格林伯格辦公室的窗臺上擺放著他與朱鎔基等歷屆中國領導人的合影照片

  其實,格林伯格與中國的淵源,要比市長諮詢會的成立早得多。格林伯格告訴記者,早在1975年,他就代表AIG公司在北京與新中國第一家保險公司——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簽訂協議,使AIG成為與中國合作的首家美國保險機構。自此之後,他每年至少訪問中國一次。

  而説起上海,格林伯格視之為“第二故鄉”。他領銜的全球著名保險集團美國史帶金融財團于1919年由美國人康那利斯·史帶(Cornelius Vander Starr)在上海創立,這對格林伯格來説意義非比尋常。公司在中國的光輝歷史也讓他難以忘懷。“1992年,經過20餘年的努力,我們在上海設立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取得了第一張中國授予外國公司的保險營業執照。”進入中國市場後,實現業界共贏,並非一句空話。由於中國的保險公司在國內外都缺乏行業經驗,格林伯格旗下各個機構為中國公司提供培訓,向其傳授先進的經營理念和承保經驗技術,為中國保險市場的啟蒙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在推動中國壽險業發展的道路上,格林伯格還為中國提供了先進的銷售模式——友邦在上海市場率先引進了壽險代理人制度。自1992年起,保險代理人制度對保險業發展,尤其是壽險高速增長起了決定性作用,因為保險代理人行銷隊伍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國內保險公司的體制改革,並在當地創造了幾百萬的就業機會。

  在格林伯格的支持下,上海也吸引了大量外資投入,位於外灘17號的友邦大廈和靜安區中心的上海商城就是印證。

  在保險金融界叱吒風雲58年的格林伯格,對中國經濟有著深入的洞察力。他自始至終都相信中國變革的能力。1975年他初次來華,中國仍處於封閉狀態,但格林伯格當時就相信:“像中國這樣大的國家有朝一日會成為世界貿易體系的一部分,永遠封閉是不可能的……我相信總有一天,中國會變。”而在之後的40多年,他看到了切切實實的變化,也對中國越發有信心:“如今,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14億人口,有望成為第一大經濟體。這些數字不言自明。”

  但格林伯格也直言不諱地指出,中國變革的步伐還要加快:“中國必須向外國公司開放市場,營造平等的競爭環境。中國不再是25年前的中國了。我期待變革能夠早日到來。”採訪最後,面對當下的中美時局,他對如今一代的中國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他們推動有益於中國及其貿易夥伴的變革。”

  格林伯格寄語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與他們的前輩不同,如今許多中國青年前往美國和其他國家留學。在繼承上一代的同時,每一代人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許多國家發生的一樣,這樣的情形正在中國上演,我也有所目睹。在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中國留學生數量就足以證明。他們中的許多人後來都回到中國,尋求新的發展機會,這是理所應當的。其中有不少人從事政府工作,我期待他們推動有益於中國及其貿易夥伴的變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