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一籠燒賣 香氣氤氳百年

2019-02-11 15:11:02|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劉徵宇 |責編:李勝蘭

  “大年初一,看畫張吃燒賣。這是我們古鎮的過年習俗,有點年紀的老居民都知道的!”近日,出生在金山楓涇鎮的金女士,向記者推薦自己的家鄉年味。楓涇古鎮的“畫”,有丁聰的漫畫,有程十發的國畫,還有聞名國際的金山農民畫。那麼,楓涇的燒賣有啥稀奇的?為什麼非得在大年初一吃?

  在當地人引薦下,記者找到了楓涇最有名的“阿六燒賣”舖子。這家店就開在古鎮市河邊,楓溪長廊裏,緊鄰張家橋。雖然店舖不大,但平時每天都能賣出300—500籠燒賣,春節期間更是每天賣出1200籠,有的食客選擇在店裏堂吃,有的則買生的燒賣帶回家。

  “每年的大年初一,早上6點就有人來排隊,一直排到橋頭那裏……好在我們兩個爐子一起蒸,他們大概只需排隊20分鐘,就能吃上熱氣騰騰的燒賣。”今年正好60歲的店舖創始人朱宗其,興致勃勃地向記者描述大年初一的場景。據説,在楓涇當地,甚至有“不吃燒賣不過年”的説法。

  一旁正在品嘗燒賣的居民小朱告訴記者,她小時候家住楓涇鎮的農村,每年大年初一,父母都會帶自己來到鎮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幾籠熱氣騰騰的楓涇燒賣,然後再去老街上逛逛,這如今已成為了最難忘的年俗記憶。

  記者細看眼前冒著熱氣的一籠燒賣,只見它們與上海市中心常見的燒賣並不一樣,“個頭”小了許多,食客基本一口一隻,面皮很薄,內裏包著的也不是糯米飯,而是鮮肉冬筍餡,湯汁飽滿,如果不看開口的外形,只論口感和風味特點,倒更像是小籠湯包。“其他地方也曾仿傚過,但因為沒有掌握做法的精髓,很難做出皮薄不破、餡嫩汁多、風味鮮美的楓涇燒賣,有的甚至連外形也學不像樣。”

  朱宗其告訴記者,楓涇燒賣至少已有100多年曆史,早在自己爺爺手裏時就已聞名,後來銷聲匿跡過一段時間,但爺爺做燒賣的配方一直在家族內部傳承,12年前,自己重新鑽研了做燒賣的手藝,終於再次在古鎮上開出楓涇燒賣店。因自己排行老六,所以取名“阿六燒賣”。

  朱宗其説,自家祖傳的楓涇燒賣製作手藝,關鍵奧秘在於餡料的配方。如果配比和手法不到位,燒賣的餡吃起來,要麼沒彈性,要麼不夠緊實,要麼不夠鮮嫩,口感會相差甚遠。如今,老朱只將配方傳給了兒子,小朱每天淩晨都要親自拌餡料,包燒賣的活兒則有雇來的阿姨們幫忙。

  阿六燒賣的製作手藝,長期只在家族內部傳承,所以之前並不考慮加盟店的經營模式。但這一次,老朱悄悄告訴記者,自己不願讓別人加盟,其實更多是擔心做的人不用心,把老牌子、老手藝搞砸,“今後如果有家境困難的人,願意踏踏實實去學這門手藝,用心鑽研這道風味美食,我還是願意讓他加盟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