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站長”安卓雅(右二)和市民、企業白領一起包湯圓、做燈籠,為元宵佳節做準備。 本報記者 蔣迪雯 攝
上週末,一些走進北外灘街道市民驛站的市民差點以為走錯了:一位優雅的德國女高管説著很溜的中文,和俄羅斯姑娘、中國小朋友一起有説有笑地做起了小豬佩奇元宵燈。隨後,又和一群上海阿姨一起熟練地包起了湯圓。
這位德國高管名叫安卓雅,是外灘茂悅的市場銷售部總監,也是北外灘街道市民驛站當天的輪值站長。據介紹,自2019年起,北外灘街道市民驛站試點了“週末不打烊”項目,起用了一批經過培訓的社區“蒲公英”志願者,擔任驛站“週末輪值站長”,緩解了驛站工作人員不足的難題,更促進了驛站吸引人群的多元豐富。“我們市民驛站快成‘小聯合國’了。有以色列的‘蒲公英’、俄羅斯的‘蒲公英’、德國的‘蒲公英’,都是我們的週末站長。”北外灘市民驛站負責人丁小玨説。
想更多辦法吸引年輕白領
北外灘街道在大調研走訪企業時,有企業老總半開玩笑地吐槽了這樣一個問題:“市民驛站挺好的,就是有點像‘養老院’和‘託兒所’,老年群體和兒童較多,對年輕白領群體有點缺乏吸引力。”
街道工作人員卻對這句“吐槽”認真起來:自從試點“週末不打烊”之後,“蒲公英”週末站長中確實近90%都是退休人群,他們幾乎天天在驛站活動,熟悉驛站的運作管理,但也讓年輕人對驛站有了“這是老年人活動場地”的錯覺。同時,也有企業負責人提出,希望多元化、全方位、多角度參與社區活動,而不是“捐款、捐物、撿垃圾”這樣的“老三樣”。
經過多方調研,北外灘市民驛站和街道商會一拍即合,順勢推出了“週末驛客空間”:每季度都會推出一個主題項目,邀請商會企業、區域化單位的企業老總、高管們,利用週末午後的一兩個小時來“驛客空間”坐坐。這些企業老總、高管中,不乏外國人。
丁小玨説,白領們可以和老闆、老外們一起分享他們推薦的好書;可以聽聽老闆們的“發家史”;可以喝著咖啡,聽老闆們吐槽生意難;也可以和老外們聊聊他們家鄉,為自己今年的旅程添加一個新地標。白領們不用擔心語言不通,連比帶劃加上手機翻譯軟體協助,老外和白領的雙語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也不用擔心老闆太嚴肅,他今天只是市民驛站的“週末站長”。
讓更多“異鄉客”融入上海
“我現在能説一口還算流利的中文,但是對於中國的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還是一知半解的。我很希望能有機會真正融入中國,融入上海。”安卓雅告訴記者:“每個季度利用很短的週末時間,在市民驛站裏值班,這對我來講非常新奇、有趣,他們會和我講老上海的故事,我也會給他們介紹德國。”
這不,安卓雅已經和社區“達人”趙阿姨約好了,下次要和趙阿姨學織圍巾,回德國時,可以給家人一個驚喜。
上海旭富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況廷是北外灘街道商會會長,當仁不讓出任首位“週末驛客空間”的“蒲公英站長”。上月的一個週末,白領小杜在附近逛街,驚訝地看到劉總竟坐在市民驛站裏。小杜説:“我在劉總的公司裏工作了將近15年,平時很少有機會和老闆坐下來近距離聊天。一聊才知道,原來老闆壓力也很大。”
那麼,把市民驛站交給這些老闆們、老外們,街道放心嗎?北外灘街道辦事處主任程軍表示,“週末驛客空間”是市民驛站“週末不打烊”的又一次全新的嘗試,他們作為週末志願者力量的補充,將為市民驛站帶來新的生機。下一步,“週末驛客空間”將推出“驛客愛心時間”“驛客boss秀”“驛客boss論壇”,通過“驛客空間”這個舞臺,進一步優化北外灘的營商環境,讓更多的“異鄉客”融入虹口北外灘、融入上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