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作曲家創作“大江入海流” 上海地標化成了音符

2019-04-25 10:24:04|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劉徵宇 |責編:李勝蘭

  本報訊(記者 吳桐)“海上新夢”是“上海之春”推出原創音樂作品的保留品牌,自2007年創立以來涌現了各類新作百餘首。第十三屆“海上新夢”前晚在上海大劇院上演。今年的“海上新夢”以“大江入海流”為主題,請來了六位作曲家,以上海重要地標為創作素材,展現了新中國成立70週年來,上海的城市精神和人文風貌。

  六位作曲家中,許舒亞、徐孟冬、周湘林、夏良來自上海本土,翁持更和崔新分別來自浙江和江蘇。翁持更的管弦樂《夢裏江南》,回顧了新中國成立70週年來上海的發展歷程;徐孟冬的交響前奏曲《浦江鐘聲》,以黃浦江邊海關大樓的鐘聲開啟;夏良的交響詩《紅色之源》,從中國共産黨在上海誕生的角度抒寫;崔新的音畫《石庫笑語》,描繪了上海弄堂裏的歡歌笑語;周湘林的管弦樂《申城之巔》,以摩天大樓展現上海的大都市風貌;許舒亞的管弦樂《百川歸海》,展現了上海廣闊的城市格局。

  崔新雖來自江蘇,但曾在上海音樂學院求學,對上海充滿感情。“《石庫笑語》寫了上海的晨昏,晨曦初露時會有鴿子飛過,弄堂在陽光中甦醒,融入城市前進的步伐。而華燈初上時,上海的夜依然明亮,向新的一天延伸。”他還將滬劇、評彈、江南絲竹糅入作品之中,呈現城市生活的千姿百態。夏良在音樂中借鑒了不少經典紅色歌曲的旋律,包括上海著名作曲家朱踐耳的《唱支山歌給黨聽》等,希望觀眾聽起來更有共鳴。

  許舒亞説:“六位作曲家寫出了六部各具特色的作曲,但拼湊在一起卻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展現出上海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精神。”翁持更表示,六位作曲家寫同一個主題,是一次很有意義的合作。本屆“上海之春”舞臺上有不少由長三角藝術家共同參演的音樂會。除了“海上新夢”,還有“最憶是江南”民族管弦音樂會、“藝江南”合唱音樂會等,音樂家們共聚一堂實現多方位交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