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申城舞臺上 有一抹鮮亮的紅

2019-05-13 14:21:04|來源:上觀新聞|編輯:劉徵宇 |責編:李勝蘭
分享到:

五月申城舞臺上 有一抹鮮亮的紅

  五月的申城舞臺,有一抹鮮亮的紅。那是雜技劇《戰上海》中戰士們軍帽上的紅五星,是新編現代京劇《北平無戰事》裏中共地下黨員的一片丹心,是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主人公李俠那條鮮艷的紅圍巾,是音樂劇《國之當歌》結尾那面巨大的國旗……為慶祝上海解放70週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上海多家國有文藝院團推出了一系列紅色題材舞臺佳作。這些作品有原創新作,也有對紅色經典的創造性重塑,通過大膽的藝術手法、當代的舞臺語言,令觀眾耳目一新。

  回望歷史,挖掘紅色文化資源

  上海雜技團雜技劇《戰上海》剛剛結束在美琪大戲院的首演。這是海派雜技首次探索紅色題材雜技劇,藝術地再現了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艱苦卓絕的歷程,跌宕起伏、震撼人心。《戰上海》通過正面戰場和地下鬥爭兩條主線交替展開,從15歲的小戰士慶生跟隨連長江華來到前線開始,塑造以解放軍戰士江華和地下黨員白蘭為代表的大無畏革命者形象。

  因為“戰上海”依據真實歷史,時間軸、地點、人物和事件一點都不能馬虎。為此,劇本創作經歷近10稿修改,主創團隊先後在南京、武漢,上海解放紀念館、高橋烈士陵園參觀學習,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也讓演員吃透地下黨員、革命先烈的情感,融入解放重任在肩,渴望黎明的心情。此外,主創團隊在創排過程中打破了許多原有的雜技編排和表演模式,加入了現代戲劇表演元素。上海雜技團團長、上海市馬戲學校校長俞亦綱説:“必須精心打磨每一個細節,才能讓見多識廣的觀眾心服口服,引領中國雜技劇目創作新標準。”

五月申城舞臺上 有一抹鮮亮的紅

  上海雜技團雜技劇《戰上海》

  上海評彈團與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共同打造的中篇評彈《初心》近期完成了劇本初稿,並搭建起劇組班底。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時,曾問及館內珍藏的1920年9月版中文全譯本《共産黨宣言》的來歷,以及文件保存者“後來怎麼樣了”。這位被總書記惦記的人,就是《初心》的主人公張人亞。

  張人亞與家人守護文件的故事,被一大會址紀念館副館長徐明寫成了《守護》。在不久前的首屆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上,紀念館講解員李欣曈憑藉這一故事獲得了金牌講解員稱號,青年編劇杜竹敏主動將這個故事推薦給了上海評彈團。雙方一拍即合,決定將這樣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搬上舞臺。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還希望,未來能繼續與一大會址紀念館合作,在黨的誕生地挖掘更多像張人亞這樣平凡又偉大的共産黨員故事。

  除了新創作品,一些紅色題材的保留之作也經過新的修改和打磨,在五月重新與觀眾見面。上海歌劇院音樂劇《國之當歌》,過去9年經過了150場錘鍊,如今以更流暢的劇情、更精良的製作重回舞臺。《國之當歌》帶領觀眾追隨人民音樂家聶耳與劇作家田漢的腳步,回顧《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故事。1935年5月24日,抗戰故事片《風雲兒女》在黃浦劇場的前身金城大戲院首映,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在這裡響起,隨後傳遍全國,鼓舞了民眾的抗日鬥志。5月24日,這部作品將在“國歌唱響之地”黃浦劇場上演,重回故地,再一次讓人心潮澎湃。

  重塑經典,創新舞臺藝術表達

  在申城涌現的紅色題材佳作中,有原創劇本,也有不少是對經典作品的創造性改編。珠玉在前,給舞臺再創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戰,但這些作品卻打破陳規,將舞臺敘事和藝術創新做到極致,給觀眾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上海歌舞團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以新中國成立前在上海從事情報工作的中國地下黨員李白的事跡為原型。1958年,孫道林主演的同名電影早已深入人心。一個甲子之後,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令人眼前一亮,早在試演的時候就讓專家和觀眾紛紛表示“超出預期”。在專家研討會上,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更是盛讚:“這部作品展現出當代舞劇創作的美學新精神,完全可以被寫進舞蹈學院的教科書。”5月20日,《永不消逝的電波》將作為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開幕演出並角逐“文華大獎”。

五月申城舞臺上 有一抹鮮亮的紅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

  上海京劇院的新編現代京劇《北平無戰事》也是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參演劇目,即將於5月19日、20日在上海長寧虹橋藝術中心與觀眾見面。《北平無戰事》對同名小説和電視劇情節進行了春蠶吐絲般地消化與提升,全劇風格恢弘大氣,展現了和平解放北平這一段轟轟烈烈的歷史征程,謳歌了共産黨人的堅定信仰和敢於犧牲的崇高精神。雖然是一齣現代題材的戲,但京劇《北平無戰事》作曲、唱腔、表演等多方面均嚴格遵循了京劇傳統,保證京劇元素的原汁原味。創排過程中,主創團隊曾多次赴京采風、收集文史資料,多次拜訪原小説、電視劇作者劉和平,就劇本的立意追求、人物定位、故事架構等問題進行深入地交流探討。作品根據京劇行當和流派特點塑造人物,使劇中人物不類型化、不臉譜化,不拘泥于行當界限,既有個性,又有京劇特點,寫實與寫意的結合呈現齣戲曲的獨有韻味。

五月申城舞臺上 有一抹鮮亮的紅

  新編現代京劇《北平無戰事》

  從新作到經典,要經歷不斷的舞臺實踐和反復的修改打磨。上海出品的紅色題材舞臺作品,以“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為目標,推向市場,接受著觀眾的檢驗。上海歌舞團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下個月將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進行10場演出,將這份驚喜與感動延續下去。上海芭蕾舞團的紅色芭蕾舞劇《閃閃的紅星》,剛剛歷經47天,結束了全國首輪20場演出。上海歌劇院音樂劇《國之當歌》,即將在5月底開啟新一輪全國巡演,走向延安、岳陽、長沙、宜昌、南昌、井岡山等地,把這一抹來自上海的紅,帶向全國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