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實體經濟正積蓄深厚能量

2019-05-20 10:25:51|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劉徵宇 |責編:李勝蘭

上海實體經濟正積蓄深厚能量

  ■本報記者 劉錕

  在臨港新城重裝備産業區一塊寫著“重大項目、禁止航拍”的工地上,異常繁忙。5個月前,這裡還是一片坑坑洼洼的“爛泥地”,轉眼間一座現代化工廠的雛形已現。

  這裡,就是備受全球矚目的特斯拉“超級工廠”。這是我國放寬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後第一家外商獨資車廠。

  “從簽約拿地到開工”前後不足5個月,如今又不到5個月,新工廠封頂在即。“上海速度”讓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感嘆不已。就在前不久特斯拉在美召開的Model Y系列車型新車發佈會上,馬斯克還特別向現場嘉賓“秀”出了上海工廠的施工現場,“年初還是一個大水坑,現在完全變了模樣,進展神速吧!”話音剛落,引發台下一片歡呼。

  就如特斯拉超級工廠的建設,上海的工業投資也是“穩而快”。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上海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5.8%。這是在去年上海工業投資創近十年新高的基礎上實現的。

  強勢領域優勢更強

  先進製造增長依舊搶眼。

  重點行業中,石油化工、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産品增長較快。一批體現“以畝産論英雄、以效益論英雄、以能耗論英雄、以環境論英雄”的重大項目,在上海製造新版圖上加速集聚。

  厚積薄發、向更高端邁進。石油化工製造業在連續下跌3年後回升,同比增長60.4%,有機化學原料和專項化學用品行業規模成倍上升。就在今年2月,全球化工巨頭英威達宣佈將最新的己二晴技術帶到上海化工區,計劃投資超過10億美元,年産能至少30萬噸,2023年投産。在外界看來,上海的土地、人力成本並不低,但在英威達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詹毅志眼中,上海的優勢仍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完整的産業鏈、良好的營商環境都極具吸引力。

  不斷擴大開放度、引進世界一流企業過程中,上海化工區的導向也十分明確:絕不盲目發展,堅決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好水準,符合環保要求,聚焦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輻射帶動效應的産業項目。“只要不符合産業升級方向,哪怕是投資再大的項目,也堅決放棄。”上海化工區負責人透露,這幾年主動放棄的大項目一張紙可能寫不下。精挑細選的結果是“明星薈萃”:巴斯夫、科思創、亨斯邁、三井化學等全球知名跨國企業在這裡分工協作,建成了全球最完備的化工産業鏈。2018年,園區單位土地投資強度135.5億元/平方公里、單位土地産出125.9億元/平方公里。經濟效益更比肩國際,區內企業工業總産值超過1000萬元/人,工業稅收達到100萬元/人。

  生物醫藥也一改前幾年下降或緩慢爬升的走勢,一季度生物醫藥製造業同比增長61.3%。一批處於行業高端領域的生物藥品、基因工程藥物項目加快建設。其中,生物藥品製造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35.7%,行業領軍企業藥明康德投資的創新型生物醫藥工藝研發與生物制藥合同生産基地正加快建設。

  而在基因與細胞領域,不久前,上海恒潤達生生物科技公司宣佈,用於治療BCMA(B-cell maturation antigen)陽性的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的抗人BCMA T細胞注射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試驗默示許可。研發帶頭人劉雅容博士深切感受到營商環境的變化,創新藥的審批速度已經與國際一流對標。“從遞交申請到獲得批文,用了僅半年時間,增強了企業創新積極性。” 

  先導産業迎頭追趕

  除生物醫藥,在人工智能、積體電路等上海代表國家加快攻關突破的領域,大手筆的投資和成果加速涌現。

  幾天前,上海本土AI企業依圖,幹了件大事,還登上了新聞聯播。依圖宣佈推出其首款AI晶片“QuestCore”(求索),並基於此推出雲端邊緣端兩款視頻解析硬體,成為中國計算機視覺“四小龍”(商湯、曠視、雲從、依圖)中第一家嘗鮮自研AI晶片的公司。創始人朱瓏表示,摩爾定律的終結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演算法即晶片時代,依圖要成為中國最成功的AI晶片公司之一。

  依圖忙著研發,而在張江科學城的中區,一塊佔地僅僅6.6萬平方米的土地上,一棟棟風格獨具的樓宇正緊張地裝修。未來,這裡將成為上海人工智能企業最集聚、類型最豐富、人才最密集的地方。上海張江集團董事長袁濤透露,今年8月左右,張江人工智能島將正式開業,爭取成為國家人工智能發展先導區。“所謂的先導區,就是要集聚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人工智能技術,並能夠引領未來的發展。”底氣來自其近期引進的一批大牌企業:IBM研發總部、英飛淩大中華區總部、微軟AI&IoT實驗室……除了這些跨國企業巨頭,國內的阿裡巴巴平頭哥晶片研發等BAT項目以及雲從科技、小蟻科技、匯納信息、黑瞳科技等“獨角獸”企業目前都已與智慧島簽約,成為首批“島民”。

  而在被稱為難度最高的製造業——積體電路領域,上海正加速追趕。

  一季度,電子信息製造業投資在較高基數上同比增長29.7%,尤其是一批“高精尖”項目不斷提速。坐落于浦東康橋的華力二期12英寸積體電路生産線,自去年正式建成投片後,目前正從月産能1萬片向4萬片爬坡。華虹集團董事長張素心表示,這條生産線的建成,也標誌著華虹集團的積體電路製造能力將覆蓋0.5微米—14納米各工藝技術平臺,製造規模進入全球前五位,工藝技術進入全球第一梯隊。過去兩年,華虹集團營收增速連續兩年位列全球10億美元以上晶片代工企業的第一名,也是唯一一個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的企業,“華虹也正在為國産設備、材料等上下游構建起一個更加健康的生態體系。”

  積體電路是國之重器,是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産業。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傅新華表示,上海始終將其作為承接國家戰略任務和打響“上海製造”品牌的重要産業。目前,上海已經成為國內産業鏈最完整、産業集中度最高和綜合技術能力最強的區域。積體電路設計、製造、裝備等技術水準和産業能級領先全國,晶片設計基本與全球同步,中芯、華力營收居全球前六。産業規模佔全國的20%,企業數量超過600家,14納米量産工藝、90納米光刻機、7納米刻蝕機、300毫米大硅片、16納米國産CPU等多項技術和産品打破境外壟斷。

  開放魅力日益顯現

  透過一季度數據可以發現,上海國資在承接國家戰略上更加主動、勇擔開路先鋒重責。在積體電路、航空等戰略産業積極佈局,打響“上海製造”品牌。

  數據顯示,今年1—3月,國有經濟投資同比增長91.7%,出現了近年未見的高增幅。

  除了國有經濟佔主導地位的水電供應業大項目外,在汽車關鍵零部件、航空等戰略性先導性産業完成大筆投資,包括上汽變速器混合動力EDU-GEN2項目、中國商飛大型客機研保條件建設項目、中航商發臨港基地等。

  “擴大開放100條”也日益彰顯出全球化的“魅力”。今年1—3月,外商投資同比增長22.5%,聚焦汽車、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等上海優勢産業領域,投資偏向於智慧製造方向的改造,比如,上汽通用新一代中高級平臺車及其變型車技術改造項目、博朗新型電動剃鬚刀自動化生産線、海拉電子汽車電子擴産升級項目、上海現代電梯年産2萬台套現代電梯産品項目、奐億科技平板顯示器改擴建項目等完成投資都在億元以上。

  當前,上海正全面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汽車、航空、傳播、綠色進口再製造和維修等領域進一步開放。尤其是,特斯拉外商獨資項目的順利落戶為引進外資、發展高端製造業提供了案例支撐。目前,臨港正加快與商用飛機發動機製造、船舶發動機製造相關的外國高端企業技術科研機構、相關配套企業洽談,加速一批重大外資産業項目落地。

  實體經濟是一座城市的定海神針。得益於一系列鼓勵製造業發展和創新政策的出臺,上海正在為未來發展積蓄著深厚的能量,處在主戰場的各區正掀起新一輪産業項目落地和開工建設的熱潮。

  今年以來,浦東、奉賢、金山、松江、閔行、寶山、嘉定等區先後舉行重大産業項目簽約或啟動儀式,一批重大産業項目簽約落地、一批重大産業項目集中開工。截至5月中旬,各區簽約落地産業項目202項,總投資約1989億元;集中開工項目70項,總投資694億元。據統計,目前全市重點推進的50億元以上在建和擬建産業項目27項,總投資超過4884億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