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頭廢物箱已減半 感覺到了嗎

2019-06-21 10:33:35|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劉徵宇 |責編:李勝蘭

  短短兩個月不到,南京路步行街上的垃圾桶足足少了83個,剩下的46個垃圾桶,數量還不到原來的四成。

  這只是全上海的一個縮影。記者昨天從上海市綠化市容部門獲悉,今年以來,上海加快優化調整道路、公共廣場等區域廢物箱,多個行政區公共區域的廢物箱數量相比以前減少了近一半。其中,長寧區、靜安區的道路、公共廣場上的廢物箱從原來的3000多個減少到1000多個,楊浦區相關區域的廢物箱則從原來的2000多個減少到800多個。

  公共區域的廢物箱短期內銳減,會不會讓許多市民和遊客不適應?相關區域亂扔垃圾的現象會不會激增?記者進行了調查。

  道路未現“臟亂差”

  南京路步行街上,商賈如雲,遊人如織,垃圾清運量也十分驚人。撤走六成以上的垃圾桶,會不會亂套?記者昨天下午走訪時,卻沒有看到明顯的臟亂差。站在置地廣場門口的垃圾桶旁向兩側張望,路面基本難見暴露垃圾,先不論是否分類,但絕大多數遊客都主動將垃圾丟入了桶中。詢問他們是否覺得垃圾桶少了不方便,得到的答覆都是“沒感覺少”“挺方便的”。

  記者在一處垃圾桶前蹲守了15分鐘,扔垃圾的路人不下四五十個,所有人都走近了垃圾桶才扔,只有極個別人沒有“瞄準”投放口,垃圾碰到了垃圾桶壁,彈到了地上。

  這些未能進桶的垃圾不會在外待太久,很快便被環衛師傅清掃。一名負責打掃路面的環衛師傅説,他們每人負責一片區域,將地上、長凳上、綠化中的垃圾掃走。她肯定地表示,撤掉多數垃圾桶後,她所負責的區域內隨地丟棄垃圾的情況並未明顯增多。

  繁華的商業步行街上人多,敢公然亂扔垃圾的人畢竟少,那一些路人並不那麼多的道路上,撤掉一半的垃圾桶後,會不會有明顯的亂扔現象?記者隨機走訪了楊浦區的平涼路(三星路至寧武路段),沿街的9個廢物箱現在只剩4個,可一路走下來,也沒發現明顯的暴露垃圾。

  成功撤桶有“藝術”

  就記者的走訪情況來看,似乎撤桶並沒有造成明顯不好的影響。其中,既有行人文明素質提升的緣故,也少不了循序漸進、因地制宜的撤桶“藝術”。

  上海欣誼環境衛生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南京路步行街的撤桶有一個過渡期,先從129個減到66個,保持近1個月。跟蹤調查公眾的反應後,再從66個減到46個。“目前大多數市民和遊客並沒有明顯的不適應,我們就決定維持這個數量,繼續觀察。”

  市綠化市容部門2017年發佈的《上海市道路、公共廣場等廢物箱配置導則》明確,商業文化大街廢物箱的設置間距原則上不低於50米;主要交通道路設置間距原則上不低於100米;其他道路設置間距原則上不低於150米;公交站點應至少設置1個廢物箱,公共廣場等根據實際需要設置。

  根據導則,南京路步行街的廢物箱最多只需設20組(1個可回收物桶和1個幹垃圾桶)。“可實際操作中不能那麼‘一刀切’,垃圾桶的密度要因地制宜。”黃浦區綠化市容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經過實地走訪調研後,人流量大、的確有需求的區域就多設置垃圾桶;反之,垃圾投放量較小的區域,適當減少甚至撤走垃圾桶。

  記者注意到,南京路步行街西藏中路至浙江中路段,道路北側設有垃圾桶6組,南側設有3組,而浙江中路至福建中路段的南側世紀廣場周圍,則一個垃圾桶都沒有。正是這種因地制宜的垃圾桶分佈方式,讓“消失”的垃圾桶沒有引起公眾的不適,甚至“消失”後也無人察覺。

  平涼路的撤桶也是用了類似的方式,區綠化市容部門從排摸到正式撤走垃圾桶足足用了2個月,對沿路商戶進行宣傳解釋和溝通;撤桶後,區裏還加強了商鋪分類上門收集和道路巡迴保潔的頻次,沒有發生撤桶後“失控”的現象。

  撤桶留足“過渡期”

  和小區“撤桶並點”的目的類似,上海公共區域廢物箱的逐漸減少,是為了讓公眾逐漸養成正確分類投放垃圾和減少垃圾産生量的意識。近年來,上海公共區域廢物箱倡導只設置幹垃圾桶和可回收物桶,也是一樣的道理。

  “不設置濕垃圾桶和有害垃圾桶,政府部門其實有引導市民投放行為的意圖。”市綠化市容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參考國際先進經驗,將濕垃圾和有害垃圾就近投放到社區的集中收集點或專業回收處置渠道,才是更好選擇。

  據悉,上海近期正在修訂《上海市道路、公共廣場等廢物箱配置導則》,未來這些公共區域的廢物箱設置規則將更加因地制宜,並進一步減少沒有必要設置的廢物箱。同時,上海火車站南廣場、南京西路、徐家匯商圈、南京路步行街、人民廣場、外灘和豫園等上海重點“窗口區域”還將加大廢物箱垃圾的精細化分類收集,確保在廢物箱減少的趨勢下源頭垃圾的分類品質。(記者 陳璽撼)

  原標題:

  街頭廢物箱已減半,你感覺到了嗎

  記者隨訪發現市民未感不適應 綠化市容部門表示將更精細化設置促成垃圾減量意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