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6月22日電(許曉青 楊愷)“王家衛導演給了我們一些建議,他覺得這個項目比較成熟,建議我們可以先去聖丹斯國際電影節走走。”“王家衛導演幫我們分析了瞄準國際電影節的3分鐘預告片應該怎麼做,才更符合要求。”……
香港導演王家衛的名字,成為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眾多中外青年電影人提起的熱詞。曾經擔任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主席的他,今年“下沉”到青年電影人中間,領銜電影節電影項目創投的評委會,面對面為年輕人出謀劃策。
今年,澳門導演徐欣羨的首部電影長片《骨妹》進入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展映單元。她與另一名澳門青年導演黃婷婷,還參與了電影節的創投培訓營,與上海的青年電影工作者交流互動。
上海國際電影節自1993年創辦之初起就注重與港澳電影人的交流交往。“以香港電影人為例,他們的視野更加國際化,他們擁有豐富的經驗,所受的訓練很規範,他們是上海電影人學習的榜樣,也是合作的好夥伴。”上海電影集團董事長任仲倫説。
在21日舉行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滬港電影合作交流論壇上,任仲倫介紹了上影最新攝製出品的《攀登者》,該片導演李仁港、監製徐克,都來自香港。這部講述中國登山隊勇攀高峰的作品9月即將上映,同時也是滬港合作的縮影。
不僅滬港電影界交流熱絡,持續“孵化”各類項目,上海國際電影節今年還與澳門國際影展全面開啟“直通車”機制。
自2017年起,上海國際電影節就與澳門國際影展嘗試合作,當年獲得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最佳攝影、最佳男演員三項大獎的優秀影片《分貝人生》赴澳門國際影展進行了特別放映。
今年正式啟動的“直通車”機制包括上海國際電影節向澳門國際影展推薦新人影片及優秀國産影片;澳門國際影展推送澳門影片參與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展單元及創投項目。一系列新機制,為澳門當地的青年電影人進入內地市場創造機會,也帶動內地新晉導演到澳門進行交流分享。
據悉,澳門有關方面還與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等建立合作關係,將增進電影人才交流培養,攜手推動影視産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