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9-07-15 11:26:03|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劉徵宇 |責編:李勝蘭

  本報訊 (記者 徐瑞哲)作為歐盟的“國家科學院”,擁有70多位諾獎得主的歐洲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日前公佈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7位中國科學家當選為歐科院外籍院士。其中,3人來自中科院系統,其餘來自高校,有1人來自上海——他就是華東理工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金龍。

  歐洲科學院院士選舉每年舉行一次,其套裝程式括歐科院院士提名、嚴格學術審查、學組與學部多輪投票等。增選後,歐科院院長函賀張金龍,同時邀請他參加今年10月在西班牙舉行的年度院士大會暨新院士慶典儀式,並由他作演講。

  記者了解到,張金龍教授的科研成就離不開“光”,不論他在電影膠片廠的第一份工作,還是去年新獲的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項目,都與光化學相關。

  讓水泥森林變綠色建築

  張金龍今年55歲。從華理感光材料專業本科畢業後,在無錫電影膠片廠工作。3年後,張金龍拜入華東理工著名染料化學和感光化學專家朱正華門下,連續攻讀碩士和博士研究,于1993年提前獲得博士學位。同年,他加入華理精細化工研究所。1996年至2000年,他在日本大阪府立大學國際著名光催化專家安保正一教授課題組從事博士後研究,並於2000年學成回國。迄今,他在國際一流學刊上發表SCI論文400余篇,被引用20000余次,申請中國發明專利60余項。在學術影響力方面,他寫有“ESI高被引論文(世界前1%)”28篇,“0.1%熱點文章”5篇。

  張金龍的科研貢獻,與每個業主有關。新房裝修後,“晾房排毒”是標配。除了通風、綠植、空凈、碳粉,還有什麼?“操作簡單、能耗低、無二次污染、效率高,這些光催化技術的特性,使得該技術被認為是解決相關污染問題的最佳手段之一。”張金龍團隊圍繞拓展光催化材料的可見光利用效率和提高光催化量子産率這兩個最關鍵的科學問題,開展了十餘年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去年,他領銜的高效光催化材料製備及其機理研究項目,獲得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

  “裝修時,在墻麵粉刷完工後,再塗抹光催化功能材料,只需可見光的光照,室內的有機污染物就能被吸附,並被分解為無害物質。而且該材料因不參與反應而不被消耗,可長期持續産生凈化效果。”張金龍介紹。

  白楊樹被公認為植物界空氣凈化高手,而2000多平方米光催化噴塗劑噴塗過的外墻,就相當於70棵白楊樹的凈化效果。張金龍表示,經過光催化功能材料噴塗,也許一直被稱為“水泥森林”的城市建築,真正能夠成為“綠色建築”,變成污染防治的好幫手。

  光催化研究從零到國際領先

  在張金龍看來,高校教師應當擔負三重使命,不僅要進行科學研究,還要教書育人、服務社會。

  在他回國初期,我國在光催化研究領域還剛剛起步,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中缺乏基礎課的教材,張金龍就組織人馬撰寫了我國第一部光催化教材的教科書——《光催化》,于2004年出版。這部教材還入選了“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並獲得“上海普通高校優秀教材獎”。張金龍分別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開設了“光催化導論”和“光催化”課程,學生們對相關研究非常感興趣。至今,他已培養包括5名留學生在內的40多名博士生,以及60多名碩士生。

  為在更多層面立體化地服務社會,張金龍以其開發的共摻雜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為基礎,成功研製“光催化染料廢水處理裝置”,實現對核工業染料廢水的深度處理,目前已順利通過驗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