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淮劇團95後挑大梁

2019-07-26 13:48:07|來源:解放日報|編輯:李玥 |責編:李勝蘭

  本報訊 (記者 諸葛漪)16齣經典摺子戲一次看個夠。明後兩天,上海淮劇團攜手《星期戲曲廣播會》在蘭心大戲院一連推出4場梨園星光推介演出,向觀眾展現淮劇優秀青年演員的風采。

  此次演出挑大梁的主要是95後演員,其中大多來自上海淮劇團淮四班。上海淮劇團和上海戲劇學院學院附屬戲曲學校合作開班,培養過4批淮劇演員。淮三班演員將在5年內陸續退休,因此淮四班青年演員們不斷加強練習,努力接棒。他們在戲校打下紮實基本功,又得益於上海淮劇團學館制教學,以演代訓,快速積累大量舞臺經驗。

  《扈家莊》是公認的武旦代表戲之一。演員們身手乾淨利落,帶給觀眾極大的視覺享受。《陰陽河》中,李桂蓮一角有一對“三寸金蓮”,演好這個人物要用到“蹺功”,需要演員把腳裹起來,裝小腳。為練好“蹺功”,演員每天都會排練至雙腳充血,成了紫紅色。27日晚專場壓軸戲《大登殿》,是《紅鬃烈馬》最後一齣的精華場次。飾演代戰公主的演員穿上旗鞋,戴上旗頭,一招一式都由名家親傳親授。為了臺上的精彩亮相,她每天穿著旗鞋走路,堅持練習下蹲,一蹲就是幾個小時。

  青年演員不僅武戲出眾,文戲也表現得十分突出。《識真》一劇,本為淮劇古裝戲《血冤》中的一折,根據同名揚劇演出本移植。劉翠娥一角的情感糾結盪氣迴腸,音樂催人淚下,真切刻畫悲憤交加的心情。28日晚專場壓軸戲《探寒窯》是淮劇經典摺子戲,出自《紅鬃烈馬》,1959年首演長江劇場,該劇由導演呂君樵執導,人物刻畫細膩,特別是舉手投足之間的細節精雕細刻,唱做俱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