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藝術遇見廢棄物 看多國藝術家如何“變廢為寶”

2019-09-16 10:03:08|來源:新華網|編輯:劉徵宇 |責編:李勝蘭

當藝術遇見廢棄物 看多國藝術家如何“變廢為寶”

  新華網上海9月16日電(記者程思琪)舊傢具、樹枝、塑膠袋、鋼絲……你能想像這些廢舊物品經過藝術家的巧妙加工,一樣可以成為藝術品麼?近日,一群來自中、韓、英等國的藝術家來到上海崇明參加“Artshake 2019 中韓英三國青年藝術計劃”活動,以“自然、環境、生命的延續”為主題,就地取材,利用廢舊物品進行改造、組裝,為大眾奉上一場“變廢為寶”的藝術盛宴。

  作為此次藝術活動的創作區和展覽區,坐落于上海市崇明區綠華鎮內的舊月餅廠已經廢棄了20年。在這群藝術家到來之前,這裡荒草叢生、房屋陳舊,舊傢具、廢棄物料等隨處可見。經過11天的集體創作,原本荒蕪的廢棄廠房被藝術家們改造成了一個集聚人氣的藝術空間。不少藝術愛好者親臨現場,目睹老廠房如何“重獲新生”。

  展區現場,一件件藝術作品形式各異,妙趣橫生。3米高的廢棄鍋爐,經過改造後變成了一隻“野獸”;陳舊鬆散的傢具經過重新組裝並結合多媒體視頻,令現場呈現出時空穿梭之感;廢舊鐵皮錯落拼搭,與廠區內的植被相互呼應形成了一座有工業氣息的“秘密花園”……原本廢舊無用的物品,成了一件件擁有生命的藝術作品。

  今年7月,上海正式實施垃圾分類。在不少藝術家看來,如何利用廢品進行藝術創作,讓垃圾“變廢為寶”是極具環保意義和挑戰性的選題。

  來自法國的藝術家Patrick Chappert-Gaujal作為此次藝術活動的導師,給予青年藝術家創作指導並加入創作。“人們普遍認為廢品沒什麼用,我卻覺得廢品具有變得有趣的潛力。”Patrick認為,“變廢品為藝術”是一件奇妙的事,藝術家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生態、對環保的理解。他認為,上海崇明的生態環境和優美的鄉村給了藝術家們很好的體驗,當地的環保理念也給了這次創作很多啟發。

  隨著鄉村振興的不斷推進,上海崇明在推動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同時,還在不斷挖掘當地的自然、産業、人文特色。上海市崇明區綠華鎮相關負責人表示,舉辦這次活動與綠華鎮“文化興鎮、旅遊強鎮”的戰略目標相契合,與崇明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契合。鄉村振興關鍵在於挖掘鄉村價值,而通過文化藝術視角,能夠更好地發現鄉村的價值所在。

  作為此次活動的舉辦方之一,“易元堂”美術館負責人周詩元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國內外青年藝術家深入了解崇明,在田間地頭放開手腳進行創作。“希望通過他們的創作,能讓大家對藝術的認知有所改變:藝術並不是離我們生活很遠的東西,它就在生活的細節中。”

  據悉,此次活動由“易元堂”美術館、英國青年藝術家協會(UKYA)和中韓民間交流發展平台中韓文化橋(KC)共同舉辦。展覽已于9月14日正式向公眾開放,展期為2個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