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農商銀行登陸A股借勢資本市場煥新普惠金融軟實力

2021-08-19 09:56:07|來源:解放日報|編輯:趙春曉 |責編:石麗敏

  “既能各美其美、又能美美與共,既可觸摸歷史、又能擁抱未來,既崇尚人人奮鬥出彩、又體現處處守望相助。” 2021年6月,有關上海城市軟實力的討論在“朋友圈”刷屏,無數熟悉上海的人,在手指和螢幕間傳遞著共鳴。

  當我們把觀察的視角從華燈璀璨的浦江兩岸擴展到街巷社區,很容易從千千萬萬活躍在這個城市每個角落的個體身上,真切感受到這份“軟實力”,而這恰是共鳴的源泉。當我們再沿著時間線,把目光投向過往,又能發現這份“軟實力”早已滲入無數個體的肌理血脈。

  2021年8月19日,上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農商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股票簡稱:滬農商行,股票代碼:601825),成為上海地區第三家登陸A股市場的法人銀行。自2019年上市流程啟動,資本市場就密切關注這家帶有“上海”和“普惠”烙印的區域性商業銀行。從技術角度,投資人看中了一隻股票的投資回報,而放大到更宏觀的視野,市場看重的也許是這家濃縮著上海“軟實力”的企業,在國家政策導向和城市更新發展的佈局下,蘊含的巨大成長空間。

  誠善務實 根植上海相伴成長

  上海農商銀行是在上海農信基礎上改製成立的,而上海農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據記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上海第一家農信社于1949年冬在真如地區誕生,根植下紅色農信的種子,此後一路陪伴和支持城市發展。

  白手起家,是上海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力對20世紀50年代初農信社特徵的總結,“農村閒置的房子就是辦公場所,房間裏放一張八仙桌、兩把舊椅子和一盞煤油燈,連算盤也是自帶的”。農業生産恢復帶來的資金融通需求,推動著農信事業快速發展,1956年前後,上海地區已是“鄉鄉都有農信社,戶戶能辦存貸款”的格局。

  到了20世紀70年代,被稱作“農金員”的農信社員工騎車穿梭于各鄉鎮,吸收存款的同時提供信貸支持,是上海郊區常見的場景。一個合格的農金員,必須腳勤、嘴勤、手勤,用當時的話説是“走田頭、踏棚頭、數只頭”,也就是深入田間地頭、深入種植大棚和養殖圈塘,了解清楚農作物面積、牲畜數量,與農戶打成一片,多問多記。“這些農金員是上海農村經濟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和推動者。”徐力表示。

  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深刻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20世紀80年代,農信社的信貸內容已經從種子、化肥、拖拉機,拓展到支持企業生産和流通。環城鄉是上海青浦有名的“白鴨之鄉”,在信用社“一條龍貸款服務方案”的支持下,環城禽牧聯合公司不僅順利開張,産品也快速打開銷路。在養鴨經濟帶動下,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僅環城鄉就出現了上百個“萬元戶”,當時在青浦環城信用社任職的負責人回憶。

  順應經濟社會發展,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國家開始推動農村金融體制改革,2001年3月,上海市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成立,4年後,2005年8月25日,上海農商銀行成立,成為全國首家在農信基礎上改製成立的省級股份制商業銀行。

  豐饒共生 普惠金融夯實差異優勢

  2019年,上海農商銀行在2020—2022年戰略規劃中,明確了企業的使命、願景、價值觀。“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企業使命,以及“堅守普惠金融”的核心戰略一經發佈,便在行內獲得共識。在金融機構林立、市場競爭激烈的上海地區,下沉服務重心、探索可持續的普惠金融業務模式,是上海農商銀行的必然選擇。“普惠金融,回答了我們的基本路線問題。”徐力表示。

  多年來,上海農商銀行走的是一條堅持服務“三農”、支持鄉村振興之路。始終高舉“農”字招牌,依託上海區域近360個網點,實現了對上海郊區100多個鄉鎮1570余個行政村的金融服務全覆蓋,切實做到了“網點到鎮、服務進村”。服務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大力支持科技興農和綠色農業項目,打造以農業産業鏈為主體的特色農業金融服務模式,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改善農村融資和金融服務環境。截至2020年末,涉農貸款餘額609.32億元,連續多年位居全市同業前列。同時,在三省三市設立了35家村鎮銀行,堅持“定位向下、服務向細”,積極服務脫貧攻堅。

  多年來,上海農商銀行走的是一條堅持創新驅動、為中國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金融力量之路。以“科創更前、科技更全”為目標,致力服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2018—2020年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分別為210.03億元、256.16億元、353.77億元,連續4年榮獲上海銀行業科技金融服務獎。推出面向高新技術企業信用貸款産品,成為上海市首家“高企貸”服務方案産品化銀行;發放本市首筆雙創企業“創翼貸”,推出“臨床貸”業務金融服務方案;制訂、升級貫穿企業“全生命週期”的“鑫動能”專屬金融服務方案。目前培育庫入庫企業已近450戶,授信額度超430億元,其中信用貸款餘額近40億元。

  多年來,上海農商銀行走的是一條堅持黨建引領、創新賦能社會治理之路。探索出了自然賦能、經營下沉、服務嵌入、功能輸出、平臺引領和生態共建6種模式。在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志願者服務、工會卡、早餐工程等方面為老百姓提供貼心金融服務。上海農商銀行自覺將金融科技作為銀行轉型發展、賦能社會治理的核心驅動力,以更開放的視野和共贏的心態,加強信息科技等技術手段的創新應用,協同多方參與主體,共同構建良好的社會生態系統。通過賦能社會治理,履行“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使命。

  因時而動 區位優勢加持投資價值

  區位是區域性商業銀行最核心的競爭力。上海農商銀行的上市之所以備受市場關注,除了其自身良好的經營管理外,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也是市場無法忽略的因素。

  在2021年3月最新一期的全球金融指數中,上海繼續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前三的位置。得益於國家大力支持浦東新區高水準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積極推進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以及上海市推進“五個新城”和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等政策紅利,上海農商銀行的區位優勢不言而喻。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該行資産規模達10,995.82億元,較2020年末增長4.03%;吸收存款8,117.01億元,較2020年末增長6.30%;發放貸款和墊款凈額為5,556.16億元,較2020年末增長8.94%;營業收入120.21億元、凈利潤52.97億元,較2020年同期分別增長6.79%和16.52%。該行資本充足率14.28%,一級資本充足率12.0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2.02%,均高於中國銀保監會規定的資本要求,資本充足水準持續良好,保持較強風險抵補能力。

  資産品質是商業銀行核心競爭能力之一,上海農商銀行在此方面的表現頗為搶眼。2020年末,上海農商銀行不良貸款率0.99%、貸款撥備覆蓋率419.17%,在目前A股已上市的9家農商行中處於第一梯隊,即便是與所有上市銀行相比,也屬“優等生”之列。

  鋻於良好的綜合表現,標普信評(中國)2021年3月發佈評級報告,維持對上海農商銀行的主體信用等級AAspc-,展望穩定。在英國《銀行家》雜誌2021年6月底公佈的“2021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上海農商銀行位列全球銀行業第149位,較上年上升4位,位居國內農商行前列。

  市場則用投資偏好對上海農商銀行給予評分。根據該行相關公告顯示,該行網上有效申購戶數近1,697萬、有效申購股數超四千億,均創行業新高。同時,全國社保基金申購積極,共有45家社保基金組合進行了申購,而公募基金、養老金和社保基金(A類)配售比例佔比最高,達55.33%,投資熱情較高。

  繼往開來 普惠為基服務千行百業

  2021年是建黨百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上海農商銀行于8月19日正式成為上市公眾銀行,也就此踏上新的征程。對於未來,上海農商銀行已然有了明確的目標與方向,那就是在普惠金融的基礎上實現多維賦能。

  以普惠金融+鄉村振興,推動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城鄉融合發展背景下金融服務轉型升級,繼續保持三農金融服務區域市場領先地位,持續打造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支農主力軍特色品牌。以農業數字化轉型為抓手,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生物識別等前沿科技與應用場景的緊密融合,構建基於農業産業鏈的金融生態場景,將“三農”服務觸角伸至全國,推動特色農業産業和一二三産融合發展。

  以普惠金融+科創及小微企業,發揮“鑫動能2.0”戰略新興客戶培育計劃的優勢,從更精準匹配産品、更專業輔導培育等多個維度進一步加大對戰略新興産業中小企業培育力度,打造科技金融生態系統,形成“一鑫四翼”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在實現對科創企業“全生命週期”覆蓋的基礎上,將服務觸角進一步延展至更早期的初創階段科創企業,同時將服務輻射範圍覆蓋至長三角區域客戶。

  以普惠金融+社區百姓,全面優化管理、流程、産品設計、風險控制和客戶服務,在用卡權益、財富管理、生活服務等不同場景持續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完善産品體系,不斷提升客戶體驗。

  以普惠金融+綠色金融,向著“長三角區域最具綠色底色的銀行”前進,通過構建、完善綠色金融體系、探索新型金融科技在綠色低碳領域的作用、打造綠色金融助力社會治理、助力新能源轉型的模式,助力加快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

  金融如水,善澤一方。從信用社到現代商業銀行,70多年來,農信事業始終深耕上海,參與人民城市建設的壯麗華章,見證生活蒸蒸日上,守護燈火璀璨長空。以傳承敬過往,以進取見未來。站在上市的全新起點上,上海農商銀行的使命歷久彌堅。

  徐力表示,上海農商銀行將始終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把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實現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確保普惠金融賦能社會治理的正確方向,繼續投身人民城市建設,堅持金融向善,胸懷服務社會民生的星辰大海,堅持金融向實,肩負落實重大戰略的使命擔當,堅持金融向陽,厚植推進綠色發展的本底根基,在解決社會難點和痛點問題中尋找新機遇、拓展新市場、構建新生態,促進社會公平和進步,實現銀行商業價值和社會功能的有機統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