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超市 推動上海慈善事業可持續發展

2021-09-09 10:47:21|來源:解放日報|編輯:趙春曉 |責編:趙銀平

慈善超市 推動上海慈善事業可持續發展_fororder_120909_p1

  圖為外灘街道慈善超市。 海沙爾 攝

  從品牌服裝、時尚鞋帽到二手書籍,各色商品整齊排列,甚至還為顧客專設了“試衣間”。最近,位於福州路480號臨街的外灘街道慈善超市衝上大眾點評超市便利好評榜第一名,翻翻吊牌,不少商品以市場價格三至七折出售,蠻有“競爭力”,吸引了不少年輕白領、社區居民前來“淘貨”。

  目前,慈善超市實現全市街鎮(鄉)的覆蓋,累計建成233家。此外,全市慈善超市地圖已在市民政局網站上線發佈,市民可查詢慈善超市的地址、電話等信息,就近支持、參與慈善事業發展。

  慈善超市,是指以社會公眾自願無償捐助為基礎、借助超級市場管理和運營模式,為困難群體和居民提供物質幫扶、志願服務和商品銷售服務的社會服務機構。早在18年前,全國首家慈善超市——鎮寧路慈善超市在上海成立。在政府部門積極推進下,各區紛紛探索推廣這一新型慈善服務形態。

  多年來,上海慈善超市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已成為各街鎮(鄉)開展慈善活動的重要平臺。慈善超市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日益凸顯,大量吸納社會資源並用於慈善活動,從全局推動本市慈善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從第一家店亮相到如今衝上熱搜榜單,慈善超市一路走來,其運營模式也呈現多元化。2018年,上海發佈《慈善超市設施和服務規範指引》,要求慈善超市應具備款物募集、困難群體救助、商品銷售、慈善文化傳播、志願服務和便民服務六項功能,增加了商品銷售和慈善文化傳播兩項功能。

  目前,上海慈善超市有三類運營主體:一類是由街鎮(鄉)政府運營的慈善超市,這種類型佔全市總量的44.7%;另一類是由社會組織運營的慈善超市,佔全市總量的37.7%;第三類是由企業運營的慈善超市,佔全市總量的17.6%。

  在外灘街道慈善超市內,筆者見到了志願者于麗穎,她是一名熱衷公益的外企白領,開在南京東路商圈的這家慈善超市,讓她眼前一亮。除居民捐贈的二手書外,所有商品都是全新正品,部分來自社會企業庫存。“這樣既能確保價格低廉,也能讓社區居民願買、愛買。”如今,于麗穎每週六或週日來慈善超市兼職一整天。

  此外,線下的“慈善超市”還被賦予了連結社區的功能,它們不僅出售公益商品,也成為凝結社區各類公益資源的“樞紐載體”。外灘街道慈善超市內,有一面“微心願墻”,已成為連接社會企業、受助人員的“愛心橋梁”。

  從無到有,從局部設立到全面推開,上海在慈善超市服務內容、運營模式上不斷求新求變,並積極發揮市場和社會力量的積極作用,委託有資質、有愛心、懂經營、會管理的社會組織來管理和運營。

  疫情期間,全市慈善超市充分發揮社區慈善服務平臺作用,在幫助社區困難群眾的同時,主動參與社區治理,助力抗疫防疫,建立社會慈善資源與社區治理聯動機制,慈善超市已成為夯實上海慈善事業的基層服務平臺和創新社區治理的重要載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