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上海繪畫文化識別度

2021-11-19 11:28:37|來源:解放日報|編輯:趙春曉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第十一屆上海美術大展揭曉 提高上海繪畫文化識別度

  “不讓一件精品被埋沒,也不讓一件‘次品’矇混過關,共同維護好上海美術界風清氣正的優良傳統。”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本屆大展評委會主任鄭辛遙説。

  11月18日下午,“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第十一屆上海美術大展暨白玉蘭美術獎頒獎儀式在上海文藝會堂舉辦。

  作為上海地區影響最廣、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綜合性美術展覽,上海美術大展自2001年創辦以來,每兩年舉辦一屆,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屆,為繁榮發展上海美術事業,打響“上海文化”品牌、提升城市軟實力做出了應有貢獻。

  本屆大展圍繞“建黨百年”重大主題,面向長三角地區廣泛徵集作品1973件,經初評和復評遴選出入展作品482件,並在此基礎上經過三輪評審,共評出白玉蘭美術獎優秀獎5件、佳作獎8件,沈柔堅藝術基金獎8件。其中中國畫4件,油畫4件,版畫農民畫3件,水彩粉畫3件,連環畫年畫2件,雕塑、海報設計、數字媒體各1件。

  其中,反映重大題材和現實生活,展現時代特色和城市精神的作品相當突出,不少作品在新觀念、新形式、新手法上做了諸多嘗試與探索,體現了上海美術大展鼓勵創新、推進精品力作創作的評獎原則。

  在獲獎的21位作者中,45歲以下有17人,佔比創歷屆大展之最。其中75後有5人,80後有8人,90後有4人,年齡最小的為25歲。

  本屆大展積極營造多樣性、多元化、多層次的寬鬆學術氛圍,不僅新增了數字媒體、交互裝置、動漫、插畫、海報設計等種類參展,同時敞開大門面向長三角地區廣泛徵集作品,吸引了四地專業美術機構和職業美術家踴躍投稿,入展作品中來自蘇浙皖的佔25%,且有3名浙江作者斬獲獎項,彰顯了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

  第十一屆上海美術大展學術研討會于11月18日下午頒獎儀式結束後召開。研討會上,與會專家針對如何提高作品品質、更好發掘優秀人才給出了諸多建議。鄭辛遙認為,“新時期的上海美術,要出與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作品,就要全面激活豐厚的海派美術資源,提高上海繪畫文化識別度,轉化為文化的影響力。”他強調,“上海有96家美術館(國有美術館25家,民營71家),在全國城市中居首位,美協要不斷完善與美術館聯手協作的機制,緊密結合政府重大項目,建立培養扶持的長效機制,讓青年人才‘出頭露面’展示風采,攜手朝‘出作品出人才’方向努力。”

  上海市美術家協會顧問朱國榮建議,“應配套舉辦滬蘇浙皖四地藝術家座談會,加強加深藝術家之間的交流,碰撞新火花、産生新效應。”上海市美術家協會理論與策展藝委會主任李旭認為,“上海美術大展不只是上海的。除了上海本地院校,對中國美術學院和南京藝術學院要特別重視,再加上安徽甚至江西,把江南文化的傳統源頭調動好,才能有高品質的人才基礎,才能進一步保證作品的品質。”(解放日報 記者 李君娜)

分享到: